开启左侧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 修订版 高家艾 宁宽 中国中医药出版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30M
  • 时间:
  • 类别:医学
  • 价格:2共享币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本帖最后由 1136111231 于 2019-8-3 10:16 编辑
, _9 ?8 W0 m6 s! h
5 D$ ?4 w5 m/ y/ @0 p3 @$ L& e% C3 {  内容简介- X1 F+ K- k. F. d
  高式国,宇石果。生于1896年,卒于1998年,享年102岁,其穷毕生精力精研中医学及针灸学。+ c6 Y! X2 a" I5 B( R$ D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修订版)》内容从督脉开始到肝经止,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
$ I1 f7 s' j" ^# b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修订版)》综合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而撰成。穴名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深部脏腑,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近经脉的关系,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古典词章,文字十分精炼。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作者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内容丰富,说理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y. z  x" y) c0 P
  作者简介- z# o# u! s1 Q! Y6 e6 K" k
  高式国,字石果。河北省宁河县人。生于1896年,1998年1月,无疾而终。享年102岁。
; K7 d/ u; B8 j8 p) s: i# y) n  1920年毕业于依兰道立中学(旧制),后任私塾教师。同时自学中医。研医之外,并温医典经史,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明辨》《寿世保元》等书无不通晓,且颇有见地。后又得老中医吴道善、蒋鹤青先生的赐教,医术水平渐增。
( |( A& c2 J3 y/ r& E" o; y( V  ]  1928年正式行医。先后在佳木斯、长春等地行医。1951年进入黑龙江省中医学西医进修班深造。1955年进入哈尔滨市道里区卫生所工作,任中医内科主任。1956年转入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讲授《内经》、针灸学。1958年调入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历任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科和经络教研室主任。1981年定为副研究员。1983年离休。
: d# y9 n0 R) b  1958年至1983年一直连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83年退休后被黑龙江省文史馆聘为特约馆员和名誉馆员。从政协退出后,被聘为政协之友社社员。$ Q4 o6 z* l. I) |) t# R2 F* K
  目录
* u$ U0 D' h( ]& Z  经筋及经络
/ `) ^1 k8 V1 o/ o3 d6 {  督脉
2 S$ c, R, H) T/ J9 s) T  长强
/ o+ p( z& w9 a, s  腰俞
6 W. o5 j& H7 n4 P  k  阳关6 k  G; a' W( V& h: C
  命门  m# T; O5 f' Y/ h" p8 E3 q
  悬枢' G, r+ ?: Y7 x9 P! C
  脊中. c; T+ E) l$ r3 {! T2 \
  中枢
+ k$ b* Z# a6 {+ @  筋缩
! w" d8 a! d! z& u, U7 h# Q  至阳( O, ^- i" z2 g7 B' N3 O1 ?
  灵台
: C& s8 Y, P1 R7 K! V) n- G  神道
, O$ _5 L3 ~/ M7 K( \6 V/ B$ q  身柱
7 L2 ]6 ^* B% D' o1 e  b9 w  陶道. G- L! ]* ]: z6 \; g7 r" M
  大椎
. o; f. L6 J4 k' D  哑门
: A( q% O& |3 o/ f' v) U6 ]( O7 R& g  风府2 l! F1 v9 K0 W1 h% r* E, b
  脑户
3 _/ J  z) J( S/ d0 Q/ l* P7 R  强间
% O- Q7 Y: q" Z. J/ b  百会% X' Q+ N, i  y- a- Y+ V+ z! M
  前顶,后顶
3 b9 ~% O" b5 E% x  囟会3 f9 t$ o# P, }
  上星
: |2 n, w  V  O9 u% M6 G  神庭* A' y& ^0 Q# i" h9 @- y4 \
  素醪. ^% l4 E- U6 O  q+ D
  人中(水沟)/ ]; x4 V5 q# a( b6 E
  兑端
& w' ^! |+ I6 J4 H  龈交
; {8 Q  \7 p5 N8 n6 ?( t+ q  任脉
7 C0 Q1 V/ r" y' H. ?& U0 E  会阴
$ B5 i  k# _. F, e. m  曲骨% Z3 N0 w# d- T! |( q
  中极
3 e. b9 A* G0 V  ……
1 [# `  s! r2 V9 }1 Y) o  肺手太阴之脉
7 J; R6 H: N2 o. r# @  大肠手阳明之脉; C& {9 k, k1 B/ N) G3 B9 c
  胃足阳明之脉
! A6 }; Q) D. ^- O  D; ?3 h8 \  脾足太阴之脉# f1 e" h& J' q! p( s/ O/ A% b
  心手少阴之脉( _; k# w+ c* i5 C/ V% o; y
  小肠手太阳之脉
# H2 Z1 a# n6 f$ g* F& z+ m  膀胱足太阳之脉
1 O. j: C$ _3 k0 m, B1 a8 T  肾足少阴之脉3 |9 P& k7 C# c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
7 x# m  ?* ~0 q  `2 @  三焦手少阳之脉
( n9 f% U: X1 Z' B6 x8 C1 A' J  胆足少阳之脉3 A2 g7 E2 W3 w6 S  N
  肝足厥阴之脉
9 S/ V* r1 B* g. B; @6 A  精彩书摘& l: @9 m' L6 t4 `9 s% g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修订版)》:5 A+ E6 e8 f) @% _- R( q# O, n
  石门
. u  R/ w- j; D) }1 A1 U9 m- o6 h$ z  石者,喻坚固也。门者,非仅通行之孔道,《白虎通》谓:“门以闭藏自固也。”如深山蕴玉,称为宝藏,储藏货财,大者日宝库,小者日石柜。人之子宫精室,犹蕴椟之藏也。有此封藏之闭,乃能蕴育种子,以待发生成长,故喻此表面穴位为“石门”,即犹石室之门也。
5 o% \( |& s' ~- v- A. \  针家多云,刺本穴可使人绝育,孕妇则能坠胎。更有谓深刺重刺,则能断孕;浅刺轻刺,反使人受孕。盖深之重之,抑制之也;浅之轻之,兴奋之也。则本穴内应子宫精室之义,更显然矣。
! A0 t6 M* c" W( [  又女子天阉,称为石女。盖古人先得此“石”字之义矣。; r- ^1 G% w, ?1 ]6 E
  气海
4 F; w( ]+ W; K% h& y' y% J/ b  本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苟气海处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达于脐下。男子腹呼吸,全赖气海为之鼓荡,乃有吐纳也。养生家调息,绵绵若存,动而愈出者,全在于此。故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故名“气海”。又以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故中医常云:气为血之帅。; K* C8 h1 V# o5 x
  按海字之义,又可作多量解之,喻为事物广泛。谓无际无边也。试观海水之化云升腾,降为雨露,即天地间之气化循还也。在人身凡属气息升降失调,其治皆取本穴为主。余见某中医治一气逆患者,呃咯不休。先刺膻中穴微取之,以开行气之路。再刺本穴,引上逆之气直达脐下,立即生效。犹导川人海,则水不横逆矣。古人定膻中穴为气会者,盖以后天之气,鼓荡于胸,以促脐下之气相与送迎,即《老子》之喻元气升降,犹橐籥。) c7 w# d- F" ]
  《道藏》服元气法,略谓气海与两肾相属。肾属水,气与水互为子母。水在人身为阴,独阴不能生化,必须济之以阳。心属火,火在人身为阳。《书·洪范》云“水日润下”“火日炎上”,合之人身阴阳不可偏盛。人之饮食、呼吸、寐寤、动静,只是调停自身水火而已。故养生家以心意之阳,下注肾官,而温存以守之,则犹天日之阳下照江海,阴水得阳火照射,则化气升腾,云行雨施,泽被大地。其于人身则正气流行,邪气自不干扰,视此水火升降,则知地天之所以为泰也。+ Q6 |+ [& A" m
  在医理上,亢热之症,得辛凉而汗解者,即水火交而得既济也。亦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义也。若稍涉辛温,犹浇油救火,则其为败必可致也。故于此症,先贤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
* V, w" B" W0 Z* q  ……( K% G7 G# [/ D' t& `: |1 i
  前言/序言
9 @6 F# z' B8 `- X# H  《针灸穴名解》,于1982年10月第一次出版。1985年3月第二次出版。当时的发行量,并没有满足广大针灸爱好者和中医从业人员的需求。日本及韩国均有人前来洽谈在国外翻译、出版事宜。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再次出版及在国外出版一事被搁置下来。另一原因:著者对于《针灸穴名解》第一稿并不太满意,出版后,一直在对原稿进行修改。除了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外,并设想加入十四经穴位图和经脉循行示意图,这样能使读者更方便阅读和理解。包括该书的封面,著者亲自做画,进行设计。在最终定稿时,他已90高龄以上,直至去世一直未实现再一次出版的愿望。& H0 M8 @+ z: Q
  著者一生努力勤奋,治学严谨。在临床工作之余,笔耕不辍,甚至最后在病床的几年,直到临终,每日都手不释笔。行医几十年,对于中医及针灸的临床施治和理论研究,在各方面都卓有建树,是国内少有的中医“内经派”传人,《内经》专家。他知识渊博,博览古籍,精研医典。他花费几十年时间写成《黄帝内经补正》。如无高深学术造诣,岂敢为“古医圣典”挑错?他在撰写《黄帝内经补正》之余,撰写了这本《针灸穴名解》。这是他长期研究中医古籍所积累知识的沉淀。透过本书可以看出他对《内经》一书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水准。而本书作为研究针灸的专著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研究针灸,不可脱离《内经》,研究《内经》,务须逐字推敲。”
( @, j5 B1 f/ J5 }0 c- h  《针灸穴名解》主要将十四经及所属腧穴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腧穴的作用和治症也做了说明。为了使解释合理详尽,本书综合了古代的哲学、文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知识,涉及儒家、道家关于养生方面的思想,历史追溯到中医尚未成为独立学科之前。揣古人之心,度先贤之意。由于经穴的发现和命名多数在晋代以前,古典文献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传抄至今,存在着一些由于笔误造成的错误。作者对于这些错误造成的以讹传讹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释,例如“络却”穴的命名。
. z3 R% v- V7 u% ?8 u/ i  针灸学发源于古代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针灸穴位的命名及名字的含义及来历,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和争议。而研究针灸经穴穴名的专著少有问世。《针灸穴名解》的出版,对于促进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虽然是著者的一家之言,但书中的主要学术思想、观点得到了各方同行的肯定和认可。阅读该书,对于广大针灸从业人员对穴位的认识和使用,能够起到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对针灸医术的学术研究工作也能够提供参考作用。9 f% T# x( g7 u6 ]" p  h3 \+ ]0 H
  目前,针灸已走出国门,逐渐被其他国家的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中医针灸”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今天重新整理出版《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对针灸学在中国和世界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小小银针能为人们解除更多疾痛而贡献微薄之力。
5 V8 j/ y1 y1 ^  我们这次在《高式国针灸穴名解》整理过程中,加入了十四经经脉循行图及穴位图。图的绘制主要依据著者的创作思想及原始手稿完成。$ D0 Z7 f+ E3 X- U2 K/ B
  在图中著者对传统的经络循行图提出了五点不同的意见:①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中“辙筋”穴的位置;②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示意图中“附分”穴是由“大杼”穴分布旁支;③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示意图中“合阳”穴,是足太阳两支线相合之处;④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示意图补述“其支者,出膀胱,循腹里,上抵膈”;⑤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其中一段为“由‘阴谷’穴横过足太阳经之下,而入‘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肾俞’穴一段经线伏行于足太阳经之下层”。著者对《内经》原文经络循行图的个别文字表述也做了修改。这些是著者的独家看法,如有不尽之处及纰漏,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百家争鸣,推陈出新,这样才能不断地推进我国传统医学健康发展。0 X8 E4 V# r# J
游客,本下载内容需要支付2共享币,购买后显示下载链接立即支付
. K; b& i' v8 k3 V5 E) I% A7 w7 p

; |+ n6 k; P#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7

帖子1653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