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奥利弗·詹姆斯 著

[复制链接]
  • 地区:欧美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1.5M
  • 时间:
  • 类别:生活
  • 价格:免费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编辑推荐' v& A. _. d3 k% }6 L# {+ q, n
  ★ 《卫报》《泰晤士报》力荐的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全新力作,经BBC、卫报、电讯报、邮报在线等多家媒体联合报道。1 h8 L8 I! x$ t; u, ^! r5 \( q
  ★ 观点新颖 ,立意深刻。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总有那么多让我们不满意的地方,子女对我们的需求总会产生那么多让我们力不从心的时候,当我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像父母对待我们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本书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P' j, M& r/ j5 e# D8 m/ G  ★ 案例生动丰富,引人入胜。泰格·伍兹是如何成长为一位高尔夫球天才的?他又为何会沦为公众口中的“性瘾者”?英国名媛葆拉·耶茨与皮驰斯·盖尔多夫母女为何会以同一种方式相继死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三位孙子又是如何逐步反目成仇的?& A. z  F) [+ i6 s5 q9 ^2 z1 b6 D* B' j
  ★ 契合时下热点问题,写读者想知道的东西:将孩子托付给育儿机构会出哪些问题?有哪些绝对不能对孩子做的事?“虎妈式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乖孩子”和“天才”身上又存在哪些隐患?开放生育政策的时代,身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抚养多个孩子时应该注意什么?
' J+ n/ y7 Y  c9 v/ M7 F  内容简介
/ v* W! @$ t- B- U  为什么我们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又常常隐隐地觉得委屈?
( j) c! ~. A$ o' }  为什么我们在性情、处世方面和父母越来越像?
# _* O# S  w- z3 t6 d5 k  为什么父母非得用一种让双方都难受的方式与我们相处?, d% Y7 h  `# w
  先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就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通过考察、引用前沿研究成果,整理分析个人经历和相关案例,向我们生动地说明了心理层面的代际相似性是由后天培养造成的。我们会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爱、虐待及我们与父母的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影响的,幸福和不幸的培养模式像基因一样在家族中世代流淌,想要改变未来,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
2 G% ~6 {. |! N* u1 c4 u  作者简介
/ A2 t3 c! t. B5 _0 L  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包括《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只有赢家和输家的现代文化背景下》(Juvenile Violence in a Winner-Loser Culture)和《沙发上的不列颠》(Britain on the Couch)。《沙发上的不列颠》同时也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此外,他也是英国国立家庭育儿协会和家庭计划慈善机构的董事。
/ s: j8 M4 ?! |  目录
$ u% H; u" h) f3 \! S4 h  前言5 y7 o9 l% y2 o$ q& N: U
  引言2 }! ]0 e2 k( i6 I7 M2 _$ H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  a. q' R3 k9 r# k0 c/ k4 c9 Q
  三种行为机制——言传、身教、身份认同8 B( _1 c; A: G6 A7 d
  虐待是父母子女拥有相似之处的一大成因
  \7 f% F  Q3 _6 A# j" k0 k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t3 e& i) p) v- w! M3 c5 ?% v3 o
  第二章 14年后,皮驰斯像母亲那样死去' F9 R. F: X4 i
  皮驰斯的童年
/ H6 y6 _$ k+ Z% h6 r3 V. k8 u$ d  皮驰斯的少年时期与成年时期9 |' |, e0 P; A# v) v) q6 w/ |* O
  为何皮驰斯的死因与葆拉如此相似?
1 B. x& C  G& L. \  为何比起两个姐妹,皮驰斯与母亲更为相像?( B, N8 h$ H3 x5 p1 J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3 X% I% n: s! W3 ?/ K, `, \: D0 s1 j  第三章 你不是生来如此3 X1 p- R2 k* _, O  V& @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研究发现的共识6 `" B$ k4 t4 B* ]; f
  基因之外- D! u4 C" g- f: A' r! ^2 P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p5 z' L! e9 A0 L9 D$ a
  第四章 “小恶魔”是如何养成的?3 B  r) ^0 v8 e
  虐待或关爱造成同胞间的差异
! R2 B; {6 y9 j/ g" B4 Q  精神疾病的真正成因
7 t+ q( v5 C" p* q$ _  出生前经历的影响
/ L* U6 d! S9 o3 y  幼年时期至关重要0 @6 Q# b+ z9 V- @* N
  早期照料对皮质醇调节的影响
% Q& b( R9 q3 N! e: n& T  不同形式的虐待如何将我们塑造为不同的成年人
3 i7 |' }8 }( e6 C  与童年虐待有关的广阔社会环境
! n( m) Z1 \2 Q/ ]4 [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y2 I( M  p# n
  第五章 我们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d2 D) L" N% W1 Z7 B# ]! E
  出生顺序(家中排行)9 U6 O- B/ X0 V8 Z: N
  性别7 U6 J3 E. @% R! L
  偏爱
( I) e1 t9 r7 q; w! M4 P  偏爱与同胞竞争( E. M2 j( [/ W# l+ Y( U
  蒙上污名
3 G0 P2 S% }2 B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3 {9 y" W; T) [$ V
  第六章 当年的父母可能和我们一样- B4 a) b4 n$ r
  性格特征如何在家族中传递
" l2 }& J8 S* y! i6 l- {* V5 d  父母养育造成性格特征的代际传递9 g$ C6 M  N" H" h# C# l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b2 g1 b4 S0 V! T
  第七章 “天才”必然不快乐吗?. X7 p! M- Q0 T! r' e
  能力养成
3 b9 N: _; Z* d0 j  k3 I1 v' H  成功者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
! `9 H6 ^6 |/ ?  Q! L2 _/ s7 D# F) l, r  总结$ w0 x* c: r6 R* B' E$ w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 C- ]2 \4 B# x0 g. n  总结 傻瓜,都是环境惹的“祸”" `9 n! {8 e3 ~& E8 R5 b, W
  附录1 对遗传性的科学探讨
5 N% C& o+ r- @  附录2 对双胞胎研究的7 项质疑* q/ G8 s1 k! N8 l& z
  附录3 明尼苏达双胞胎分开抚养研究的漏洞
+ \0 T. R7 F& i5 O, X. R; c; q  附录4 相信孩子,才可以改变& `0 V; I( D3 Z: z
  致谢+ [+ b; A+ x8 j
  出版后记
5 W9 B% b& K$ T  前言
. i; S2 Q7 p; y- p* ]0 h: N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最新研究证明,基因并非是心理特征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原因。诸如身高、相貌及眼睛颜色等生理特征的确会在基因的作用下由父母遗传给子女,而现在的研究似乎在极大程度上表明,诸如精神疾病、高智商以及内向羞涩这些特征则与子女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序列联系不大,或者可以说基本毫无关联。1 |' x1 I: ^; y+ @& t) Z. k
  换言之,后天培养的模式才是让我们与父母或祖父母相似的真正原因。准确来说,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是诸如斤斤计较、幽默感、尖酸刻薄、厨艺精湛、棍棒教育、爱的感召又或者是暴躁易怒等特征。
  o6 B( E" a1 [6 @/ k! o) F  为什么你会成长为现在这样的人?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某些特别的方式让你与父母双方联系了起来。在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你的所作所为有可能与父母毫无二致或极为相似,但也有可能刻意反其道而行之。' r/ h# \& o# q/ ~- c1 P. w* `9 \
  养育方式,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养育对你的成长至关重要。而父母对你的养育方式则受到他们接受的养育方式影响,我们可以将根源追溯到祖父母,甚至是更早的祖先那里。有力的证据表明,90%的受虐儿童在成年之后会患上精神疾病;而70%的受虐儿童在成为父母后,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7 [: l6 N& x2 ?) M4 E" o  当然,后天养育大部分都是积极正面的,比如父母表现出的关爱体贴、亲自传授技能或是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但几乎所有家庭的养育模式中都免不了消极阴暗的部分。在此我要强调的是,重复过去完全没有必要。
) y3 D% s8 ^5 L) r7 }- B  我们常常希望通过改善物质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加富足的生活,而政客则对我们的这种心理大加利用。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点,就知道一旦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那么,比起为子孙后代留下房产、股票、股份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将爱传递下去才更加重要。: ]8 G7 c1 j: \' ~
  精彩书摘1 F. X* K  b, v
  相比其他物种,人类依靠父母生存的时间最长。尽管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在出生几周或几个月之后脱离父母独立生存,人类却需要至少5年。正因为如此,人类自出生起就一直努力迎合自己的养育者,期盼赢得他们的关爱并获得其他物质方面的满足。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可能面临死亡,不论精神上还是肉体上。
6 h7 }- s' b8 J3 }* U  孩子努力获取父母关注,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无限维护。我将这种普遍趋势称为“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OffspringStockholmSyndrome)。尽管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些消极,但它不过是父母—子女关系中的一方面而已。/ f4 ~0 N, a. Y# b) g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场银行抢劫案中,受劫持的人质对绑匪产生了同情,还认同了绑匪的许多观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由此出现并得名。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最理性的求生策略。绑匪一旦与人质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并将人质视作与他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类,他们撕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人质也更有可能活下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媒体继承人帕蒂·赫斯特(PattiHearst),她甚至加入了绑架她的恐怖组织,并成为他们的信徒。她也因此得以幸存。但是,她的行为并非以求生为目的的求生妙法,而是真正认同了恐怖组织的做法,就如同子女对父母的认同。
7 b3 a; s; l" f4 Q' o  子女幼年时期受到父母的完全掌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竭尽所能迎合父母喜好的做法就完全合乎情理。如同那些人质,子女也会采纳“绑匪”的意见。这是因为——尽管我们不愿意这样想,子女实际上冒着被父母宣判死刑的风险。
# \# N" g- X# h8 |  大多数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最好的环境而竭尽所能,随时准备将自己放到次要的位置,或者至少感觉在自我需要和孩子需要之间苦苦挣扎。然而对于父母来说,年幼的孩子的确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完全依赖他人照料,自己不会动,不会吃饭,也无法自我舒缓,这种过度的依赖也造成了他们内心的强烈不安以及对迎合父母的迫切需要。) s% M# H, s2 ^. ^9 N, Q
  因此,多数母亲(大多数情况下,母亲是婴幼儿的主要照料者)有时难免会觉得这些折磨难以忍受。由于这样的压力,一半母亲在孩子一岁之前都真的幻想过自己在某些时候会杀掉孩子(事实上,可能几乎所有父母都有过类似想法,尽管只是一闪念)。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一天24小时连轴转的强度实在太大,有时甚至会发展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必须有个了结”的情况。" w; c; c; Z# y
  照料过年幼儿童的人都会明白,这项工作不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让人筋疲力尽。你会睡眠不足、丧失自主,甚至会感觉自己逐渐过时,与文明社会脱节。由于当今社会过度分化,很多母亲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感觉分裂孤立、与世隔绝以及自己不是社会的一员。这样看来,她们普遍患上抑郁症或表现得怒气冲冲也就不足为奇了。绝望加上易怒造成的周期性情绪爆发,会让她们的情绪发展为极端痛苦或无节制的暴怒,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发展为精神崩溃。这样说来,诸如在短短一周内,英格兰和威尔士有两个婴儿被照料者杀害之类的新闻,以及一岁之前的婴儿最容易被杀害这一事实就没有那么令人奇怪了。
" d  r2 ~  q" e  这种说法听起来可能既不可思议又太过可悲。然而,子女变得与父母相像的主要原因就是年幼儿童对父母的全然依赖性。而这种情况对养育者精神造成的威胁,有时会导致他们伤害孩子。子女必须千方百计地赢得父母关注,同时获得生存资料以满足自身需要,否则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对于子女来说,想要获取父母赞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完全复制他们的所作所为。# E# S# Q$ V: D; X# ^, k, W)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D: f# u; z* K7 O; ?3 ~
, }1 D0 \8 o9 A(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4

sunqingxia2010 发表于 2019-4-26 1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cf730318 发表于 2019-6-30 08: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奥利弗·詹姆斯  著
* W1 V& S8 j9 D6 W/ Jhttps://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21* i+ S1 W1 I. u$ e
(出处: 与你共享高清PDF)2 }$ c  g2 d' c# t1 K  ~3 }2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hfghf 发表于 2019-6-30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7

帖子2232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