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中国佛教通史(共15卷)学术版 赖永海 汉传 藏传 南传三大系统20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20M
  • 时间:
  • 类别:交易心理
  • 价格:1共享币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内容简介2 n( b9 Z4 y& o* {# ^% L2 p
  《中国佛教通史(学术版)(套装共15卷)》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之作。全书共15卷,总计650余万字,以时序为经,涵盖中国佛教(包括汉传、藏传、南传三大系统)的人物、典籍、教义、制度、仪轨、礼俗、艺术乃至三教关系、对外交流等方方面面,全面记述了佛教从两汉初传至1949年的历史面貌。
0 I, `3 A0 D1 Q. t! y  作者简介2 f' z; s8 `4 V, {5 p+ W7 t
  赖永海,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鉴真图书馆馆长。十几年来,相继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中国佛教文化论》、《佛学与儒学》等16部著作,主编国内第一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11卷,近300万字)。  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评为“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年被人事部聘为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组成员。7 D/ r# w. W7 l& d& _3 A
  目录" P, i5 M' ]# O3 V, s2 F  ~
  中国佛教通史(第一卷)) h7 F* P' I$ `7 y  I
  主编简介
7 [' ^5 t  A0 t+ i( _3 e5 @  出版说明- w! m: H$ q2 U; M) C! m
  作者的话) |2 k3 \7 t) x7 T
  第一章 佛教东传与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
1 z  w& l0 |0 g7 O( q  S  第二章 两晋时期佛教的传播
' |' B4 ?# S8 `6 P2 d  第三章 两晋时期的佛典翻译
8 i( k5 ]5 t" f6 f4 D  第四章 两晋时期的佛教僧团
$ p9 U( U- K* C8 [1 [2 x$ U" y( J* T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4 h3 k9 R0 E: H3 q
  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卷)
5 V( Y) A/ G& p. b8 i8 l) _  出版说明
/ r3 U) t) y/ T3 B& K# ~7 T/ b  第一章 南北朝佛教与王朝世族
  C, l+ J- ]& h% \, W2 n( O  第二章 西行求法高僧及其贡献) Q# }9 k1 V9 p1 Q: x( g* ^7 P
  第三章 大乘般若学的传入与流行
5 {5 G/ z5 U$ y* }5 [$ t  z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典翻译
! Q! j9 G6 e+ i% I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经典
& m  u, Q3 U, z9 `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g# n, V% R  n  中国佛教通史(第三卷)
2 q& C$ B9 f  X- O# B& J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G0 }' H5 ]! f3 P6 ^  第一章 涅槃学派4 s1 |0 `2 C& V' P1 o# i
  第二章 智论学派0 v% }6 d2 x6 I' R4 f
  第三章 成实学派
3 |, i" \* M# [1 C  W  第四章 毗昙学派  x+ T4 l8 E8 u/ t9 P% d
  第五章 地论学派
6 ~- D2 _5 }0 h( M) u* g  第六章 摄论学派
$ U" E0 z8 I, F- i3 P  中国佛教通史(第四卷)
7 X5 L/ I" T# ~' U! Z2 y3 \) `  第一章 南北朝禅学
, c3 b4 X5 ~, O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律学2 m" W" _, x  ]* {1 J/ |$ q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史著
& I2 h  C% j$ h6 Z! K$ e6 y+ C  第四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僧官、度僧制度和寺职第五章 东晋南北朝寺院经济的兴起3 g& \" x+ F1 X8 e  f8 `) l
  第六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三教关系与两次毁佛运动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徒的信仰与生活  @# J' k9 u: N0 ?, j- B" n
  第八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中国佛教文化艺术
9 c/ a# C8 r, D) D  E, n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F: V6 L# E: B& v% L  中国佛教通史(第五卷)
3 ~2 ]/ V% }4 }* o1 g) v  第一章 隋代佛教
' J) N- P' A, {4 u9 L0 K  第二章 唐代社会与佛教
& _& P' [( ^6 x& K! R) g8 [, t  第三章 唐代的佛典翻译* f( M$ r& y  C- Z$ r5 X
  第四章 《圆觉经》、《楞严经》、《仁王经》的基本内容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c% E! j2 ]2 X& b- E0 l9 A  中国佛教通史(第六卷)6 ~8 H% S* l8 n8 X
  第一章 天台宗
" G" T' T9 L* ^$ N  第二章 三论宗, H) v9 ]/ W- y1 A3 S$ M
  第三章 三阶教
2 l0 y/ n1 m1 `1 l9 c; b2 c; q  第四章 唯识宗9 d* X4 C- C, I) \5 \4 E5 N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X/ N) Q5 Q1 U4 q7 f4 ?5 A  中国佛教通史(第七卷)
% \7 E& g1 M$ E9 Y+ M( ?  出版说明
% a% R2 a4 ^+ A4 c  第一章 华严宗* v, ^# `1 ?. \2 C) y' ?! S
  第二章 禅宗5 \5 Z. r( Q4 S
  第三章 净土宗6 L: L7 Q1 X+ }0 ^- d# J3 h* O% d9 P
  第四章 律宗
2 b1 r8 ]* E& g+ p  第五章 密宗* b: g# x/ F1 g2 W/ t1 f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 z* b& o2 t" K6 R, w1 C8 M  中国佛教通史(第八卷)
: E& `% k/ T- r  第一章 西藏前弘期佛教
8 B0 v9 B, B. m  第二章 五代十国时期佛教的发展' [, m7 w( A9 |7 \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僧官与度僧制度9 p4 S; y* S- ]/ X
  第四章 隋唐五代佛教经录和佛教史著
3 R% ^# u" b: }0 i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寺院经济( f$ b( M3 s# q* o! f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三教关系
, U8 W8 L4 d+ y3 S8 S' b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徒的生活与信仰: b2 \! J$ B. ^# o8 g# Y4 M
  第八章 中国佛教与东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g& a1 b, s: P9 K" U
  第九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3 q: `6 O2 u$ E; n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a0 g3 O; g7 W3 B
  中国佛教通史(第九卷), p+ [9 f: L% L- q7 I% I
  出版说明; N9 ?& U. q0 o9 u/ N
  第一章 宋代社会与佛教+ L+ j1 x6 ?% ]1 C
  第二章 宋代士大夫与佛教
' Q2 v2 g: B/ T9 Q+ P  第三章 两宋时期的僧官和度僧制度
6 e$ r; Z7 U# l. b2 v- {  第四章 宋代佛典翻译、藏经刊刻及佛教史著
" g) x* h: I! k  第五章 宋代禅宗
/ }3 B/ f1 R5 C; l& U1 o( c  第六章 宋代天台宗的发展# w( P& f/ c+ s+ q$ x$ i, r
  第七章 宋代律宗的中兴
/ l3 e4 `; C# A: F, V  第八章 宋代密法的兴盛与唯识学的研习
0 {2 @* N7 S) W% v' w) L! m; }+ Q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g  Y4 V) s0 `  c" ?1 b- y, g% e
  中国佛教通史(第十卷)
: ?" C  x$ X1 Y* I: u* ]  第一章 禅教合一与净土信仰的普及+ r; o/ o. s! X. ~! }) r8 b. `! O
  第二章 宋代的三教关系$ M# P- i& M# j3 L
  第三章 宋代的寺院经济
3 {: x% N- Q7 e6 X+ T! q  第四章 两宋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
$ E! ^; B6 ~, D4 d  第五章 辽代佛教
: m) a5 w' U, H* A0 p& v  第六章 回鹘佛教
% v% _7 V" w% F" h7 j  第七章 西夏佛教
# v- p, M- |% p4 q  第八章 金代佛教
" O: G0 O0 O0 z6 S, L, X- d+ l# O& b- O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6 U& G5 z; `) A
  中国佛教通史(第十一卷)
+ q7 |/ G6 m. S4 E. C# d  第一章 元代的社会与汉传佛教- o9 E( p( c" x* a
  第二章 元代禅宗) j( r$ Y0 d$ y. h) y1 v
  第三章 元代天台宗的传承
9 V+ `3 C% o0 M) l2 N. i4 o  第四章 辽、元华严宗的弘传7 i0 s0 N5 V1 V( O# i2 n- L- L
  第五章 元代的律学撰述与唯识的研习
/ e! D% z7 @9 @# Y( C5 i  第六章 元代净土宗的延续及禅教一致
* L5 ^! |. i% K& @  第七章 元代的寺院经济
" |% m. i; ~& Q. g  第八章 宋元佛教徒的信仰与生活
6 e! F) ~- X; M2 B8 S2 z# g  第九章 元代与东亚的佛教文化交流及其影响
- R4 W7 T$ u$ C  第十章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 \  ^% f- Y- c- c& u& d
  第十一章 后弘期藏传佛教及其主要派别, j+ a- K" H4 B9 Q9 j3 ^
  第十二章 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  E; j7 T# h. F! e( f
  第十三章 宋元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
$ x% k  |( o9 ^5 A& R7 v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s$ o8 c+ V) ?" t+ Q  中国佛教通史(第十二卷)6 b, v" q' V6 [" o$ g' [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7 E/ w' h3 g" H/ }# D2 ^# e& g+ {  出版说明
; S/ W5 }* s+ }& U0 X' M1 S  序0 x5 i8 X' S( P5 Y; x
  导言
+ z  j8 C. P$ Z- k5 L  第一章 明代的社会与佛教% f# R2 P" y) g0 t7 X( T9 U5 M/ X
  第二章 明王朝的佛教政策
0 Y1 e/ t% E  ~, a  第三章 明代初期的佛教
/ o4 T; I# \; O$ E# ~7 _+ g2 T  第四章 明中叶的佛教
3 }. z. p0 B$ r! a) r/ L& n  第五章 明代藏传佛教的发展  J2 a$ D" g) W. ]6 f+ n7 ~$ @/ B, p
  第六章 晚明佛教四大师' }1 c) S! Q2 r! M3 s  J/ g
  第七章 晚明的禅宗中兴及其论争0 {7 G  L+ T5 u
  第八章 晚明佛教的诸宗复兴  `5 d. {# v. d) p5 D
  第九章 晚明的居士佛教与三教关系
8 b# }/ d0 {4 A% r4 G% k  第十章 明代的僧官制度与寺院经济, }7 [$ W! G  M; T
  第十一章 明代的佛教著述与佛教史学
. ?5 S# {- V: D, z0 _  第十二章 明代的佛教文化交流, Z; j' x: m% B. W
  中国佛教通史(第十三卷)# B, i8 Y1 e7 b0 n0 o
  导言
: u; Z6 d+ F# Q# Y  第一章 清代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y/ s0 {! h- d" x8 e, V
  第二章 清入关前的佛教状况
, |4 p# H6 s/ ]  第三章 清初诸帝与佛教9 Q+ q# K! C* J. F
  第四章 清代的僧官制度与僧籍制度
4 I4 S* E/ ~5 n- o  第五章 清代禅宗$ ?% @& g8 v" q5 u' W3 x5 t+ e
  第六章 清代净土宗6 [, Q5 G: v. b& h7 x: E
  第七章 清代律宗3 F% }3 H1 s! B) a, f+ F% U
  第八章 清代华严宗5 j9 e3 A/ a; [" J1 Y) Q
  第九章 藏传佛教的发展及其与清廷的关系1 `$ o& F) W) E) x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 b; e( ~, i5 b& j/ p0 s+ f  中国佛教通史(第十四卷)
4 ~, h8 h. [7 Z+ H0 `& b  出版说明
( c- p! V4 b' I% T; m5 w3 L5 ~  第一章 清代居士佛教的兴起
) H5 J" |. K6 [2 S5 R3 [# h8 M  第二章 清末维新志士的佛学思想8 W/ i% c: [* H0 m
  第三章 清代佛教的衰落与复兴, D) D: c% l& ?7 G/ D7 O
  第四章 清代民国时期佛教的寺院经济- X3 I6 Q2 D, a8 G& \# U
  第五章 晚清民国时期佛学研究的滥觞与成就
+ C/ B# V! h! Q7 Q$ C( k; Z& m  第六章 近世佛教徒的信仰与生活1 [/ p/ I% [& ~; ^( i
  第七章 1895-1945年的台湾佛教
, P+ r6 ~: T4 q6 E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e$ p: ~4 ^7 B- I& ~
  中国佛教通史(第十五卷)
+ `0 s5 W5 E' L& y3 J) @. c" ?  导言0 d# l, g8 j. i' S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G: W% V% s" t' E0 Y8 s
  第二章 民国佛教的革新和改良运动
9 T4 ?3 l, p2 p: a  第三章 欧阳竟无与民国时期唯识学复兴思潮
) D3 f" b4 a! M2 i2 k% A6 h  第四章 月霞与民国时期的华严宗! S/ {0 j5 A/ z! K
  第五章 谛闲与民国时期的天台宗
# }  K- ?' e0 q  第六章 印光与民国时期的净土宗
. g7 P* a& x) m$ `5 [  第七章 虚云与民国时期的禅宗
/ w& B1 T$ m* l) B: F  第八章 弘一与民国时期的律学与律宗& b1 Z4 l1 x7 ^) D* k8 `, k- j4 u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密宗中兴
" \; e' O1 l1 E: s$ g$ M2 n  第十章 太虚与民国时期的人生佛教& @& S" p$ M3 O9 e8 y
  第十一章 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 `9 t! w# t2 E6 e. }: w1 C
  参考书目, B7 w- @9 k& z( v1 K
  本卷主要撰稿人简介. T. P% V( }7 g( p% G7 a
游客,本下载内容需要支付1共享币,购买后显示下载链接立即支付
2 \0 I9 [9 r; P2 d0 E
" O. C) t4 K3 d- i+ N! ?.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9

帖子5062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