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厉以宁 著 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为依据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AZW3
  • 文件大小:0.2M
  • 时间:
  • 类别:理论
  • 价格:免费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编辑推荐
1 Q7 D7 D' y/ d3 M  本书入选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3中国好书”(全国25部)、中纪委推荐给干部读的56本书之一。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厉以宁教授最近力作,国内首部深度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新一轮战略和路径的高水平著作!
9 O" I% i2 V8 Z( O4 J6 d4 F  改革要深化,发展要再接再厉,改革和发展都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厉以宁十八届三中全会之际,厉以宁教授畅谈中国即将推进的新一轮改革,《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是他酝酿已久,在赴中国各地实地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亲自撰写而成,是他关于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新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几乎所有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中国未来改革和发展方向做出了前瞻性的研究。
8 T) Z% g3 z) N5 ]+ v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以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建立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符合中国国情,大大拓宽和深化了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 a$ O( V8 m# L' N) R: R
  海报:
) |( q" X( ]  [' |! Q6 B" t7 g! }1 g  内容简介/ M7 R3 @2 h# ?. c4 m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 _3 B$ N$ p3 O  z+ ^4 J  作者简介
6 ^, F1 o/ d( N5 C  T+ X5 M4 X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教育经济学》、《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消费经济学》、《简明西方经济学》、《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国民经济管理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希腊古代经济史》、《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往何处去》、《经济、文化与发展》《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厉以宁改革论集》等。( X  \! i- c8 S  W: R" h0 }
  精彩书评; w: c/ y/ h) H; r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就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时,曾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其间,厉以宁正是李克强的导师。前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城镇化等内容,与厉以宁此次出版的书中提出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7 b- S  J2 `- g( u8 l- v" J9 t  ——北京青年报3 ?0 |0 e6 M  i
  (厉以宁)重视实践和调查研究。书中讲述的许多故事、阐述的许多思想,是坐在书斋里无法"研究"出来的。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见解。综览全书,几乎每章中都有新思想、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文风朴实,可读性强。阅读全书,犹如在听作者讲见闻、讲故事,在轻松有趣的交流中了解了深刻的经济学道理。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 b8 I! I: _5 D# R% k! T; i  ——人民日报
1 |* _6 h/ E0 N) }0 J9 `& d# @6 n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新书《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就是给建设家园出谋划策的书。厉以宁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与成果,以及今后要面临的选择,给出了一个负责的经济学家的建设性意见。
4 ^9 k2 u# \: `$ N3 H  ——京华时报
& u" Z; v' F- k- |, F7 h$ u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厉以宁教授新作的出版和发表,正是恰逢其时,为我们最新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物。
4 x% X5 v/ M# h; 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高培勇
- x( J  P" l. ~8 X2 ~/ m  厉以宁教授的这本著作是以当代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涉及的重大命题的解释和解决为出发点的,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的考证,解史论今、解西论中,来解释、解决中国当代的问题。( }0 G$ B6 l" _2 o  g4 W
  ——北京大学教授 黄桂田/ u8 _1 h' d  `2 F! t% P
  这本书是厉以宁教授20年以来最全面、最系统、也是最深刻的,是厉老师所有书当中最深刻的经济学著作,是厉老师经济思想一个新的高度。, }8 T, d7 }# d5 N+ G. A
  ——北京大学教授 平新乔
1 Z! F" F: c% M5 A' @! ]0 @, C! o  厉以宁教授把现实问题和经济理论的研究结合的很紧,两边互相借力,两边相得益彰,给我们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现代经济学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楷模。要做到这样的研究不仅要有很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深入实际进行不断的调查研究,厉教授调查研究的脚步走遍了全中国、走遍了全世界。. i$ b  F; X  E# t3 [$ e4 N9 R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
' K* K% W- m/ T# W7 ]  目录
+ Z6 o0 n) \; K+ U/ a4 {! I  导论 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
( P% P- a) f/ u4 i9 g1 N/ b) U  一、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实现双重转型& H. M) M4 r4 u1 j  G
  二、继续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9 I2 ]5 ?. v! @/ M1 Q2 `
  三、双重转型中的结构调整! H5 p8 s+ m2 U: X/ [
  四、双重转型中,宏观调控应以微调和预调为主第一章 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c7 d9 @3 k1 K! ]
  第一节 经济非均衡和市场主体的确定
( O, r" V: l3 ]9 h  一、两类经济非均衡的提出* x' \" o  I+ m3 r9 f
  二、产权改革迄今取得的成绩7 f- m, h: L* P; u2 X
  三、有待于继续推进的产权改革问题; d+ c! ?% \: ]9 d9 q
  四、中国经济非均衡的现状3 f5 w8 t3 t! L: U
  第二节 土地确权: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启动. c: ?1 ?% \  N4 w
  一、土地确权的重大意义9 r- Q+ q7 u, V6 j
  二、土地确权,保障农民权益
$ S) a! j2 Q( v  r/ G  三、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3 y" c; P* M  k0 G9 ?' T
  四、重新丈量土地后耕地面积的增加  {8 e: Z  k& ~
  五、土地确权和农民收入增长
' k& E2 P3 B2 A, V$ s& g$ _4 _  六、进一步展开土地流转工作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四个问题
7 \) `& m! Q1 S/ t2 g* f, a& J- ~  第三节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回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一、中国双重转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重新构造微观经济基础7 P  {7 |/ \' F8 _% j
  二、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份制的第二次改革8 G4 k+ G/ V. ^3 E) d
  三、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被调动:资本市场作用的初步显示四、中国的技术突破依赖于资本市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五、中国迫切需要新型企业家
4 c2 g( \; `. H% T  第二章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发展" g( K/ N$ F) U0 m7 z
  第一节 国有资本体制改革6 C* o: R! H) p$ m% `- X4 a4 w8 |
  一、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二、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c3 E2 _$ i& _% Q0 D8 z! E8 p
  三、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的设想
2 O6 f4 j# E/ s. A  V( P0 L  四、两个层次的国有资本体制各自的社会责任* j4 G2 W" ~, T- i3 P0 h
  五、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 C, l3 d: S' B! s  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和体制转型
' B& I0 c+ k4 h1 v  一、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 U; B. w+ o  `4 w
  二、从产权保护方面来分析民营企业的困难
/ }/ H) l' [+ p( Y3 P& K/ x) D  三、怎样化解民营企业面临的上述困难
3 j  o2 O! A8 w  V  四、民营企业的体制转型5 j; |0 w; i; h
  五、从小业主意识到现代企业家理念
/ t+ s+ B3 ?. y, u  {  第三节 金融改革的深化
2 g0 }- |$ @: N8 M. n( d0 q$ _4 D0 _" k  一、金融改革的目标9 |1 C8 @  B# Y8 l) ]
  二、关于利率市场化
) S: }$ o: i0 t  三、关于“草根金融”的发展
2 o  N- R+ C! K) I/ x  四、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小额贷款业务的经验第三章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D; I7 @; g( v0 Z  第一节 论实体经济的回归# r3 B* P- e8 T  O9 @
  一、实体经济回归的含义
# c. F! L3 @+ }9 q, H  二、为什么资金会退出实体经济领域
& [: x+ a4 @3 H% R# y5 n  三、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转入虚拟经济领域的严重后果四、回归实体经济的基本对策
  r9 P8 d' V$ F' M  第二节 消费需求的创造: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一、扩大民间消费的迫切性3 G' |1 L3 l* i, H# Z
  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民间消费的影响三、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四、消费品市场的相对稳定性和易变性
* t3 Z( k, ~( N4 [* g; q  五、消费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G" K$ F! u( I9 o& C2 w
  第三节 从林权制度改革看生态文明建设/ L& E5 n9 l" D4 ^& W
  一、“迟到的改革”
3 Q* i* P: n& j" K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
" E  q- U0 r. C5 r  三、林业合作社的前景# b7 K0 m/ s- R: E# n
  四、国有林场改革的一种探索:“一场两制”! e- I: ~. \9 `  I) z/ u2 ?* ~
  第四章 宏观经济调控7 O( W  j! o8 @; r/ @
  第一节 当前宏观调控应重在微调% U0 c. h% M% |: x& F4 K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局限性
, ~+ `7 \/ {1 v" n* N- i  W3 U  二、稳中求进和结构调整
* p" ~! X6 ~0 h( ]0 I1 x  三、经济低碳化同样需要宏观调控以微调为主要措施四、宏观经济调控应符合中国国情
1 }$ l6 l: ~$ T3 F' Z( e  第二节 不同的失业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K  ^: Y- I8 K' p
  一、双重转型期间中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 p. b: k3 J2 E4 @  二、总量失业及其对策7 y, s: @9 e: _* w9 C9 H' c
  三、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  r: g$ G/ k" F  X; m2 i6 [
  四、个人职业选择性失业及其对策! x7 M" Z$ g2 w7 q
  五、中国失业问题的长期性
2 |" ?7 j2 @7 L& O  六、关于二元劳工市场
( S9 m* F* R' I6 q% m& P  第三节 不同的通货膨胀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 P6 M6 o  q3 u, E2 ?  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4 _+ A9 F8 k) I) Z9 |" f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 ^5 P$ y* c) f) D6 b3 u  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Y+ I; a# v6 b& v& g$ ]) M
  四、现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型的,要采取综合的对策五、应对通货膨胀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 T. {" P- F! J7 g  第四节 关于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思考0 Z7 i* Z6 X2 g: F# Y7 R' v) S
  一、关于外汇储备下降问题
: C, c. f0 d& L, e5 r+ _  二、关于外汇储备贬值问题. g3 n0 ~6 v+ s& x
  三、对于外汇储备安全的进一步研究
% V/ V  ^6 Y1 a  F! R& p  第五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I5 a* I. a7 e5 g
  第一节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2 u5 N3 l0 N, [4 w3 y  一、三种资本概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二、二次分配的作用
( P! |8 h& S: N/ i% W! f  三、能人外迁和弱者沉淀
2 @+ D! y0 s3 H- v  四、今后谁来种田: u, v& W7 q) _) ?, c2 F$ O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一、收入的初次分配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性调节二、在初次分配改革中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I% K- A& ]5 S1 s& V1 O# s
  三、初次分配改革的建议
+ ]. P' C. X2 U  四、一种设想:让人力资本投入者也能分享利润第三节 二次分配改革的要点
0 ^) ^6 U& V" H" n. a/ G- Z  一、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9 R& p8 r- {" k" t8 ^3 h5 [
  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过程中要注意到福利刚性的存在三、二次分配中的税收调节手段
; w4 a; p, e7 S1 @/ _* h  第六章 城镇化$ G( n; \0 u1 K, n  o5 B
  第一节 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 V8 \  A# G1 ?3 l8 M& ]
  一、传统城市化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 N/ h# N1 i& W2 d; A
  二、老城区的改造
0 i+ z2 i+ S( b2 _! A- E) y  三、新城区的规划& d9 L% a5 i  i8 d
  四、农村新社区的建设和转化* w! A, F2 @- z  e2 H: w+ Y
  五、在城镇化过程中,持续的公共设施经费主要来自何处第二节 深入剖析城镇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o; R0 r. l' O* O  一、关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互促进
' t5 p$ v- S' v' G8 L: ^! C- C  二、缓解城镇住房紧张问题的基本途径
: N0 d+ U7 v8 z9 b# n  a1 Y  三、再谈以增加供给为主的缓解城镇住房紧张问题的思路四、城镇化和减贫脱贫之间的关系% b. M5 K3 N4 }7 a  N! J9 L5 A
  五、户籍一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0 m$ h1 k+ v& R+ \/ X! T3 B* X
  第三节 关于牧区的城镇化
( k* ^7 ], B' ^2 H4 Y1 i! T  一、牧区城镇化所遇到的困难
; H1 v$ ?1 F# d! a9 h  二、沙化牧场牧民迁移的启示, f5 W2 v( v$ p$ F$ P/ S  k4 U
  三、牧区的市场化和社会服务化:牧区城镇化的两大参考指标四、牧区如何增加城镇人口( F% a- r. M% a& t
  第四节 关于林区的城镇化# w' N3 e1 G; o2 J: h5 g
  一、林区城镇化和牧区城镇化的比较- s# T) h, |+ k
  二、林区和牧区现有城镇的产生、发展过程+ W: b# d2 @5 @8 f
  三、国有林场今后的城镇化将以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集体林区的城镇化
* K& R7 A/ {# O. c  五、林区城镇化将大大促进双向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第七章 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 C( s$ x9 {# I  B. K! q: u8 k- n' s  第一节 创意、创新、创业
- Z$ Y- c$ n/ X9 Z  一、创意、发明和创新
* S0 p5 b$ b. u: U3 X$ [+ q; W  二、发明、创新、创业都需要有合适的制度环境三、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 a  F) z$ M1 ~' X: ^6 e  四、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前景
# p, l1 o! ~  x) {6 j6 x. O8 `  五、扬我所长,避我所短,迎接挑战
5 Z  Q/ P9 {! F$ y  M* E  第二节 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7 f3 Y& C$ H" l% V3 K
  一、承接产业转移是次发达地区发展的契机/ F# d8 R& k5 h1 D
  二、次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分析三、次发达地区怎样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 q" D0 @" t6 t9 {  Q& r& D! K  四、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 i  w( n' f" _* o& |1 x# e  第三节 新优势和新红利的创造
) ?# x4 |" Y; K9 A/ f  一、如何看待原有红利的消失
) q% z9 N0 R2 ?0 f# I) D/ T! L  二、从旧人口红利走向新人口红利! p7 J: \2 m1 D
  三、从旧资源红利走向新资源红利1 Q/ U) ?  n+ i8 r
  四、从旧改革红利走向新改革红利) R* A3 m, c/ @6 c# b. a+ w
  五、优势和红利都来自创造
# w& c  {' B& V% g% l  [  第八章 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
5 y% z! F+ f( A2 U- x  第一节 信誉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1 [% C' K1 k6 }, n  M5 K  一、经济学中的社会资本概念  C  E" X5 O- x8 R9 X! e- ?( z# l* l
  二、社会资本和信誉% v; @8 d. M! z8 l
  三、社会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0 H7 q4 p* v- x3 Q0 h' k  [
  四、社会资本是可以创造的
6 I5 _& k) R) s2 [  S; i$ S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资本的延伸
7 {" ^: \2 T% C5 U  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分析" p$ a& Q6 R$ i1 `' B6 L
  二、企业盈利目标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统一- K4 o1 F. t, o
  三、从“社会人”的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1 {& n) h* Y; J$ A
  四、社会资本的延伸) h5 l6 I; `$ O" ], ]% Z2 c
  代结束语 中国道路和发展经济学的新进展/ f2 A* P; B" z2 U2 Y* X  b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经济体制之争二、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三、中国道路最重要的经验在于: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让人民得到实惠,才能实现双重转型后记
) L/ n  f: ^( Y  _- h2 \' K: W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6 m8 f4 q7 U0 }  ~

& I1 F# T4 e1 b) Z. O# ^1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

dcf730318 发表于 2020-2-1 11: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厉以宁 著 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为依据
9 o; v, q* ^' a) I2 ]8 b* a1 Thttps://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56
* P4 Z' n; F) C1 A0 N4 J3 w" ?1 T; r(出处: 与你共享街)
! m. J6 K) f; o% H5 R6 Y-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9

帖子5062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