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佛教十三经:楞严经 赖永海 编,刘鹿鸣 中华书局出版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MOBI
  • 文件大小:2.9M
  • 时间:
  • 类别:交易心理
  • 价格:免费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佛教十三经:楞严经 赖永海 编,刘鹿鸣 中华书局出版
; z+ W. \+ Y# N3 S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 ~! q7 y5 |, X5 ?" P
  内容简介# @4 }3 E; i2 P. Q* E' [8 R7 D
  《佛教十三经:楞严经》是一部对中国佛教之禅、净、律、密、教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该经虽有真伪之争,但内容十分宏富,思想体系严密,几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论都囊括其中,故自问世后,就广泛流行。该经以理、行、果为框架,谓一切众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但因不明自心清净,故流转生死,如能修禅证道,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一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各宗各派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9 p5 W- f% ~  F. n  k  目录, z- V/ P6 f( Y" f4 l- g+ x- e; X
  卷一
! w8 L3 w" A9 d1 v: g% D! n  卷二
" f1 X: h' f5 k8 u( B7 E  卷三" h7 Y: {& h0 g  Q4 C
  卷四2 \: l/ W* Z! F: {
  卷五
4 m# K6 [1 R" ^5 V) P  卷六  x7 B- e# v2 ~" t, ~) V8 j* ?
  卷七" \9 p0 W  Z7 k' h* w4 o% J
  卷八# S, g# S! s+ V$ M; l) q% i
  卷九9 j1 j) ~/ S+ q8 j
  卷十2 a; r" K; q% C" G1 t
  精彩书摘
( b+ G* |% _/ j' v  译文:  I. o! ?9 [& `' O
  佛继续说道:“阿难,前面我伸臂举拳,你回答说眼睛看见光明拳,那么,这拳的光明因何而有?为何成拳?你因何而见?”阿难说:“由于世尊全身如阎浮檀金色一般,光艳无比,有如大宝山;这是由清净心所生,故有光明。再者,我实以眼睛看见世尊的五轮指,伸臂屈握而成拳相。”佛告诉阿难:“如来现在如实告诉你,凡有智慧的人,应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比如我这个拳相,若无我手,就不成我的拳相,若无你眼,就不成你的所见。以你眼根之能见,类比我拳相之屈握,二者道理相同吗?”阿难说:“是的,世尊。若无我眼,就不成我的所见。以我眼根来类比如来拳相,二者的道理相同。”佛告诉阿难:“你说二者道理相同,其实不然。为什么呢?比如无手的人,拳相完全没有了;而那些没有眼的盲人,并不是全无其‘见’。原因何在呢?你试着在路上询问那些盲人:‘你们看见什么了?’那些盲人一定回答说:‘我眼前只见一片黑暗,别无所见。’以此道理来看,是眼前的尘境自暗,见性又何曾亏缺呢?”阿难说:“那些盲人眼前只见黑暗,怎么能成有所见呢?”佛对阿难说:“那些盲人没有眼睛,只看到黑暗,这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中,眼前也是一片黑暗,二者是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阿难说:“是的,世尊,处于暗室中的有眼人与那些盲人,二者所见黑暗相比较,原来并无不同。” 佛说:“阿难,若那些盲人,原本眼前全见黑暗,忽然眼睛得到光明,见到眼前尘境中的种种色相,如果这就称为‘眼见’的话,那么,那些处于暗室中的有眼人也是眼前全见黑暗,忽然获得灯光,见到眼前尘境中的种种色相,类似的就应该称为‘灯见’了。如果能够称为‘灯见’的话,灯既然自能有所见,自然就不能称为无情之物的‘灯’,而应该属于有情之物了。再说,既然是灯在看见种种色相,又何关你的事呢?所以应当知道,灯的作用只是显现种种色相,而能够看见种种色相的,是眼而不是灯;同样,眼的作用也只是显现种种色相,而能够看见种种色相的见性,是心而不是眼。”7 A+ X4 Q6 i- f# z9 K
  ……
& [8 w9 W6 |  z  ]  收起全部↑1 ?7 m" K& v( ^/ _8 G9 X
  前言/序言
. G8 J: e" P$ z. Z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句禅门话语道出了《楞严经》在中国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本经自唐代中叶译出后便开始流行,宋代之后更是盛行于僧俗、禅教之间,成为汉传大乘佛教的最核心经典之一,是一部对中国佛教之禅、净、教、律、密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
: `4 f" g8 f/ R. b' W8 e& @6 D2 y  《楞严经》以禅定修习之见、修、行、果为框架,以首楞严大定为中心,系统讲述了见地抉择、禅修法门、菩萨阶位以及七趣因果和五十阴魔等佛法大义,其禅观体系组织得十分严密巧妙,义理宏深,内容丰富,一经在手,见修齐备,因而被誉为佛教“教观之总纲”,素有“佛教全书”之称;其教理和禅观思想,对宋代之后的中国佛教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元代天如惟则法师称之为:“《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网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明代高僧蒲益智旭在《阅藏知津》中称赞:“此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v& a# v/ a8 Y% o! S
  《楞严经》对于修行开悟、明了宇宙人生实相真理具有特别的意义,是能够使人入门悟道的一部书,也是抱本修行直至证果都需要带在身边的一部书。明代憨山德清大师言:“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由于经中对于破妄显真、破魔显正以及禅定中出现的种种魔事境界作了非常细致的讲述,故本经历来被公认为是一部禅修宝典、破魔大全。
0 x$ t1 w1 k) E0 T  从唐末五代以来,丛林就盛行“楞严法会”,宋元以后,楞严咒逐步成为丛林早课的中心内容,而《楞严经》的流传和讲习也随之更普遍了。  r& l- f1 P: L" m5 k6 O% D
  《楞严经》在唐代译出不久,就流传到了日本、韩国。在藏文《甘珠尔》中有由汉译藏的《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十品以及《魔鬼第九》两本,实即本经第九、第十两卷,据学者考证,为西藏前弘期(约当唐代)的译品。清乾隆年间,章嘉呼图克图主持,由衮波却将全经重译成藏文,并刊成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 K! W' i( e! B& w4 J
  一本经之翻译和流通
3 Z  _1 x! C) o  《楞严经》是在唐代中叶于广州制旨寺(今光孝寺)译成汉语,并随后开始流通。唐代著名的佛经目录学家智升将其列入《开元释教录》(编于唐开元十八年〔730〕,是经录中集大成者,宋藏以下诸藏皆依准之)中。自北宋初年第一部雕刊汉文大藏经《开宝藏》起,直至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龙藏》,无一例外地将其列入“正藏”加以流通。
# i! u9 s) s9 W( R! t: g: y: t- D$ ]  关于《楞严经》的传译情况,早在本经流传之初就有不同说法,由此也引起了后世关于本经的真伪之争。智升在《开元释教录》卷九中记载,罗浮山沙门释怀迪“因游广府,遇一梵僧(原注:未得其名),赍梵经一夹,请共译之,勒成十卷,即《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是也。迪笔受经旨兼缉缀文理。其梵僧传经事毕,莫知所之。有因南使,流经至此”。在同书的卷十二、卷十七则简略记为“大唐循州沙门怀迪共梵僧于广州译,新编入录”、“大唐沙门怀迪于广州译”。这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误解。智升在其后专门补充译经史迹的《续古今译经图记》中则有了详细记载:“沙门般刺蜜帝,唐云‘极量’,中印度人也。怀道观方,随缘济度,展转游化,达我支那。乃于广州制旨道场居止。众知博达,祈请亦多。利物为心,敷斯秘赜。以神龙元年(705)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遂于灌顶部诵出一品《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一部十卷。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语,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循州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其僧传经事毕,泛舶西归。有因南使,流通于此。”这一记载,颇为全面,不但补充了《开元释教录》中情况不明的“梵僧”详情,而且增加了弥迦译语、怀迪证译和房融笔受等译经经过。智升在《续古今译经图记》中关于《楞严经》传译的补充资料,被其后的佛教目录家所采用。在稍后释圆照撰写的《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关于《楞严经》的传译完全采用了《续古今译经图记》的说法,而不再沿用《开元释教录》的说法。" a- s0 p! R( |6 f# s3 }7 H  b, _/ S

2 ~& b8 L0 l1 S. C!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6

firtsthjj 发表于 2018-5-6 11: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十三经:楞严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nqingxia2010 发表于 2018-7-21 19: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cf730318 发表于 2020-1-7 10: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十三经:楞严经 赖永海 编,刘鹿鸣 中华书局出版
2 o# ?& d4 q* o6 h/ U" shttps://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75
# J8 G! n# m3 P7 }- a9 L(出处: 与你共享街)
2 G  P3 B& p9 f& [; e# B# x0 w&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hhe 发表于 2023-7-4 1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大家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7

帖子1047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