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镜厅 Hall of Mirrors 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green何帆

[复制链接]
  • 地区:欧美
  • 格式:MOBI
  • 文件大小:1.1M
  • 时间:
  • 类别:理论
  • 价格:免费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镜厅 Hall of Mirrors  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green何帆+ k! G8 i; Y( w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W9 U. \/ F4 x1 K5 q
  编辑推荐
9 \, P% ]7 |0 C  何帆、向松祚、保罗·克鲁格曼、艾伦·布林德、阿代尔·特纳 联袂推荐2016年全球金融领域重磅之作
6 j9 d' r" n0 _9 y5 k, i  从1933年到2008年,从决策者到市场表现,探究金融危机根源对比100年内两次金融危机,预言80年后又一场全球劫难· 深入探讨100年内两次重大金融危机,深挖金融体系问题根源· 整理金融体系发展症结,预言未来全球经济走向· 将两个时代、两块大陆的决策者、企业家一一镜像对比,鲜明立体· 呈现风云事件细节,宛如美剧,丰富有趣
7 P8 h. E$ d9 c  内容简介
  {% j+ O* }( E" G$ Q. G4 K0 Z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
. E$ S7 U  W$ S9 q1 j  当今国际学术界活跃、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知名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5 Y/ k" c" {" ^0 B6 ]
  为更好地理解这两场危机和金融体系,埃森格林在不同的年代(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与大陆(北美和欧洲)之间切换,将两次金融危机高超地交织在一起,更将每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一一对应,从而深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宏观政策的失误表现、失误起因及其危害程度。2 `: Q- N8 Q3 H5 z1 r4 x
  他精炼总结道,任由银行破产、不肯扩大开支等大萧条的这些错误举措,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被一一纠正。但这种不加区分的应对很快给高负债国家带来侵扰。在民众的压力下,决策者们很快屈服,在不成熟的时机转向了常规政策。其结果就是美国枯燥缓慢的复苏以及欧洲无休止的衰退。埃森格林最后指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两次危机,下一场金融危机定会不期而至。
( B# ^, E5 q% V+ r9 h  在探究这场没有尽头的危机的诸多作品中,可能没有哪一本能比得上巴里·埃森格林的《镜厅》。
- U/ U0 R& g' N7 a9 d  作者简介; m- K% ~9 V6 k5 Z, l( j4 u3 m# `
  巴里·埃森格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当今国际学术界活跃、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国际经济政策历史的学术奠基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代表作有《嚣张的特权》《金色的羁绊》等。
" p' F3 r3 m! m1 z* D; v% w; l6 v  在宏观经济史、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理论、亚洲金融市场、外汇制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其关于金融危机、汇率制度和zui优货币区的实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D+ f* T* F  t4 ]" Y( J; Q8 I
  精彩书评
  O& ^: U3 w$ |- B. f  成功是失败之母。我们从金融危机的历史中,只学到了一般经验。未来的金融危机就隐藏在今天的应对政策之中。《镜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风险。
( I; U8 K8 p5 |3 ^( B( R# d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镜厅》一书试图通过对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金融经济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金融经济危机,找到人类可以借鉴的共同历史经验和教训……或许能够协助我们避开人类金融旅程下一次必然会面临的旋涡或黑洞。2 l! g& Z" K, v% E+ d) G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一部绝妙的作品。. e" t3 X0 f. J, }7 y
  ——保罗·克鲁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D2 G& E9 ?5 Z& S5 u" t
  几乎没有人能像埃森格林一样,细致对比两次危机异同,而且既有对全景的把握,又有引人入胜的细节。阅读《镜厅》是一种享受,它也应该出现在你的书架上。
9 M8 e9 \. `, M( G9 \* L  ——艾伦·布林德 美联储前副主席2 {: C4 l# a- P# ?
  《镜厅》展示了深刻的历史分析对当前政策选择的积极意义……发人深省。
3 D, O; U# @) K) ^& m  ——阿代尔·特纳 前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  M+ h5 r% r1 E
  《镜厅》注定会改变我们思考大萧条和大衰退的方式。在未来的许多年,它都会是评论家和学者辩论的议题。3 f4 i2 ^+ j2 o+ D5 T4 b
  ——《金融时报》5 d9 c2 ~8 m, `0 n! L/ q$ N" q
  有调查式的深度,是对有关危机文献的增益,值得信赖又与众不同。
0 o; y- a* H% \& c& m. e  ——《华尔街日报》5 K! ~) C. o! O) i# t% d; r3 w1 [
  凭借对银行家和决策者们引人入胜的刻画以及平易近人的理论解释,埃森格林再现了百年内两次非常重要的金融危机。
. X5 K( ^# \8 @: M  ——《经济学人》
& K7 s; R: O7 D" @( w  目录6 X! m; a, v" @
  全球经济与中国未来:埃森格林与何帆对谈录7 Y. B" u( S6 V0 w
  前 言
) K+ v, f/ |- n% c+ H' _  第一部分 最好的时代
( D$ @$ i' ?$ x$ P7 a% P" z/ a  第一章 新时代的经济学8 Z- q. y8 _% \
  “庞氏骗局”居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惕,这说明,在20 世纪20 年代如痴如狂的金融氛围里,投资者会一时冲动,盲目轻信。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在同样如痴如狂的20 世纪头10 年,投资者也没有看穿麦道夫的骗局。# A! Z' t4 t# ~/ U
  第二章 金色环球
, O, A6 f# |2 I. l/ S& N  对当时那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盈利能力的过高预期,进一步催生了对股票的投资热情。就像20 世纪90 年代互联网的使用鼓舞了对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投资一样,20 世纪20 年代,广播的使用鼓舞了对广播公司的投资。
8 W( U4 V, L+ _  第三章 惨烈的竞争
. Q8 U# [8 p) q# p6 {  从欧洲回流的资金进了美国的银行,美国的银行又把这些钱贷给股票经纪商和经销商,让华尔街的股市泡沫加速膨胀。) K  F( g( O7 r: d5 R: e/ d0 O
  第四章 不换法律就换人$ |1 F' K! \4 @
  如果金融自由化没有办法通过更改法律来实现,那么就会通过强制来推行。1999 年,主张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布鲁克斯林·伯恩在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部长的逼迫下黯然离职。' n4 H( E/ c: \! d- p
  第五章 债由何来
% J& a  m0 e& w3 y* A& i" P/ z  美国进口中国制造的产品,同时向中国提供安全的流动资产;而中国则向美国出口,同时用赚来的钱购买美国国债。两全其美,各得其所。1 d$ g/ I0 t# X' k
  第六章 西班牙城堡
; z2 s) Q( a( m, I2 ~  人们认为,资本从像德国这样的富国流入像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这样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和中国的资本流入美国一样,北欧的资本流入南欧也是双赢的。各得所需,皆大欢喜。! C5 m$ q+ O1 h5 p, Z& s
  第二部分 最坏的时代8 x# }6 {) C1 I7 H4 @) G
  第七章 空弹壳5 W" J% Y2 a6 g5 }
  4 月初的某个晚上,杜兰特在晚饭后去了趟白宫。为了避免引起注意,他并没有乘坐自己的豪华轿车, 而是打了辆出租车。在跟胡佛总统谈话时,他说:“美联储收紧贷款的做法是想要杀死能下金蛋的母鸡。”
" Q7 w7 }/ d, c; F+ m- w4 T) ?  第八章 再遭重创
) @4 x- l1 n: d& C& z2 j* ?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提高关税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但这一反复提及的教训, 使得各国的决策者在2009 年抵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而这又使得其他国际政策协调变得更加容易。: q0 |4 c8 ?( Z. l6 x) X
  第九章 欧洲的海岸( f! s. z/ G7 l' I" @
  投资者最担心的事情—他们原本在德国的资金,因政府的干预而化为泡影—终于发生了。德国央行既不能说服银行家们提供联合担保,也不能从其他央行那里得到贷款支持。由于彼此之间都不信任,政府和银行如同梦游一般,不知不觉走向了灾难。8 \" s- W3 a% Y) x' W
  第十章 美国也会跌倒吗
% {1 c3 k* Y* Y# w  新船长能够拯救这条正在下沉的船吗? 2009 年1 月,奥巴马就任时,人们怀有同样的疑虑。
6 }% N+ i2 Y- W9 V0 _  ~0 f  第十一章 大体可控+ Y- e& k3 Y4 J9 Y
  官员们将安抚人心视作己任。但在2007 年上半年,几乎没有为扭转经济下行出台政策, 这说明,决策者真的相信他们自己所说的话。8 D/ U, w; H3 |7 d3 g
  第十二章 证据不足
* E! w! s; {: O" e- J3 L+ t  AIG(美国国际集团)发行了大量针对雷曼兄弟破产的保险,但是某些投资者自作聪明, 认为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是节省购买保险的费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雷曼兄弟会像贝尔斯登一样得到救助。: {, h* i4 Z6 O+ Q* C/ M2 y0 [
  第十三章 下跌螺旋1 ]& Q( A8 d1 _
  在短短的一年内,AIG 金融产品公司信贷相关收入增长了4 倍,但这一异常数字并没有引来实质性的质询,更不用说采取什么纠正行动。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能够预言美国的监管体制即将崩溃,这一案例最有说服力。
7 O* F- G# I5 q, {3 O  第十四章 鱼腥和铜臭
' o. z- R+ T# o# N  如果把那些离岸存款和批发资金放在一起,那么冰岛的银行业规模已经远远大于这个小国的经济规模。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是政治家实现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冰岛梦,要么是一场噩梦。2 V" ~1 s3 ?+ p* d( o8 k1 b& G
  第三部分 向更好的时代进发9 @' r" L* p  M) O
  第十五章 复古还是维新& e, ~0 {9 i# T6 r, X
  在总统就职典礼当天的凌晨2 点半,接替罗斯福担任纽约州州长的赫伯特·雷曼关闭了纽约的银行。股票交易所也关门了,这是历史上第三次休市。也许有人会说,这才是华尔街的第一个“雷曼时刻”。
8 C2 n0 v) p' K$ x  第十六章 人人有份: V" f( |5 i4 b; h
  21 世纪的决策者们成功地阻止了危机演变为另一场大萧条,但这减弱了对大刀阔斧改革的支持。奥巴马总统可能并非有意让自己的举措和罗斯福正好相反,将复苏置于改革之前。但事实的确如此。
2 {2 r2 Q; P7 q1 ]! E! i7 ~  第十七章 高桥是清的反击0 J! S1 h% B) G) U
  日本的经验证明,货币扩张政策和财政刺激配合,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很难找到类似的成功案例。. \0 W% z$ s1 m
  第十八章 二次探底
: U+ A; K: ?% a; q, D3 l) ~9 i  1935 年刚就任法兰西银行行长的让·塔内里说,捍卫金本位制不仅是“单纯的国家需要”,还是“更广泛范围内的责任”。这是在“确定与错觉、节俭与投机、辛勤劳动与贪图近利”之间做出选择。
4 a7 T7 B, K4 h4 A; H; ]: [+ q  第十九章 防止最坏的情况
7 _0 c6 K: G! ^$ P$ Z  2011 年,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的时候,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简洁地总结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危机应对政策的主要成就。金说:“我们避免了一场大萧条。”; I9 k/ ]+ z! D2 _4 L# {
  第二十章 压力与刺激
5 l1 ]/ g& W8 x3 `4 S1 @0 O  压力测试和银行休业政策一样,看起来非常严肃郑重,于是市场又相信了。回头去看1933 年的银行休业政策,或许我们得承认,这些政策都有“摆拍”的成分在内。4 d$ Y. m' B1 o9 a& J% i" P- y
  第二十一章 非常规政策
0 T% z0 P8 i3 c: Z5 }" [+ X' S  正如默文·金所言,决策者防止了一次大萧条。但他们本应做得更好。由于他们未能做得更好,经济复苏迟迟未见起色。: [( D% S5 e5 L# {/ J% S
  第四部分 避免重演
: L% g5 l, P6 k2 k3 {  第二十二章 华尔街和商业街
9 M' l# H5 m$ Y( k  问题在于,在这样的模式下,清算中心可以分担风险,但与此同时也把风险集中了起来。这样的改革无非是创造了更多大而不能倒的机构。这是不是一种进步,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
* U7 O5 m: ~' C/ ~1 s# C  第二十三章 非正常经济的正常化, z! H. [3 R6 P; S
  人们只看到金融机构没有乖乖掏钱,就开始反对各种应对危机的政策,包括经济刺激政策。政府在救助大银行,大银行却还在发奖金,政府居然没有好好教训这些恶棍。
1 u) q8 a, Z. |* q  第二十四章 做到最糟
7 }0 P( r9 a; c  一直以来,欧洲始终在尽可能地把问题变得复杂。它们忽视了银行体系的问题;忽视了南欧国家竞争力的恶化;它们自作聪明地让希腊在2012 年加入了欧元区,却从不关注希腊常年财政困难。  w# V5 |0 F8 I* \! [* z
  第二十五章 黑衣人% `: t. @+ e: G) `; |
  欧洲的危机首先是一场银行业危机。由于欧洲领导人的“妙计”,一场银行业危机成功地变成了金融危机、增长危机和政治危机。
9 p" S/ @6 @3 [3 i1 K% e% C  第二十六章 欧元生与死
+ ]6 J5 ~3 V) c) v  如何说服17 个欧元区国家一致同意?如何说服27 个欧盟成员国一起改革?建成欧洲的货币联盟大厦的任务,变成了一项永不停工的室内装修工程。; K: ]0 y% ?$ R
  结 论4 C2 ]0 {7 L0 u' @' R; q& v
  正是由于政策决策者成功地减少了80 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这预示着我们将在不到80 年内,遭遇另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1 A1 x' P6 s. N2 I. K% M4 ]: |  G
  出场人物表
8 v8 V( I$ C$ C( z8 k  致 谢
5 U& z- Z4 e1 J& w: ^( d  注 释
$ P' x. D& P0 m4 ]4 d; u5 U  参考文献: I, ^1 H7 i  W9 ?; a
  译后记8 x- B1 u2 W+ X# E! |. E. T
  收起全部↑4 j% C0 U+ D+ x$ _$ e( F: x
  前言/序言$ O& ?6 g  s+ u( D) b: \
  这是一部探讨金融危机的作品,讲述了引发金融危机的事件。本书将解释政府和市场为何会采取不同的应对金融危机之策,还会阐述这些政策的后果。
  X& {6 u' N, v8 n. k, G  我们主要讨论1929~1933 年的大萧条和2008~2009 年的大衰退,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严重的两次金融危机。包括决策在内,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两段时期有相似之处。很多评论家注意到了大萧条的教训对2008~2009 年的应对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轮危机与20 世纪30 年代的那场危机是如此相像,以至在处理本次危机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想到以史为鉴。身处高位的决策者,从时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到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任克里斯蒂娜·罗默,都恰好在其早期的学术生涯里研究过大萧条,因此那一年代的历史经验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中格外得到重视。
: a4 n9 a* c9 V  由于决策者们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他们避免了最糟糕的结果。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国际金融体系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决策者们意识到,不能再让更多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倒掉,而且他们坚定地信守了这一承诺。他们抵制了以邻为壑政策的诱惑,正是这一政策导致了20 世纪30 年代国际贸易体系的瘫痪。各国政府开始加大公共支出,降低税收。央行将潮水般的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注入金融市场,并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互相提供贷款。4 l# X1 ?8 {" N$ y/ A8 _1 f
  这些措施充分说明,决策者没有重蹈前辈的覆辙。20 世纪30 年代,政府没有抵挡住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受到过时的经济教条的误导,当时的政府在最不应该削减公共支出的时候削减公共支出;在最需要刺激性支出政策的时候,却忙于重建财政平衡。无论是时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还是时任德国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犯的都是同样的错误。他们使得局势更加恶化,甚至无法重建公众对公共财政的信心。
) N9 U( V5 E- H1 O- M8 R( A4 O  I2 }  当时的央行家们都是真实票据理论的奴仆。他们的信条是,央行只应该提供与经济活动所需相匹配的信贷量。当经济活动处于扩张期时,央行需要提供更多的信贷;当经济活动萎缩,央行需要减少信贷的供给。这导致繁荣时期出现过热,衰退时期出现危机。央行家们忽视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也没有作为最终贷款人及时干预。结果是汹涌而来的银行倒闭潮;企业缺乏信贷支持,嗷嗷待哺;价格体系崩溃,因而债务变得无法控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在他们影响深远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将这一灾难性的后果归咎于央行。两位作者认为,关于20 世纪30 年代的灾难,与其他任何因素相比,无能的央行政策罪责最大。
9 O) F4 o' C$ ~  e1 Y9 `  在2008 年金融危机时期,有鉴于上一次危机的教训,决策者们发誓要做得更好。如果说他们的前任的失误在于没能降低利率、向金融市场注入充足的流动性,使得市场陷入通缩和萧条,那么这一次,决策者们将改为实施宽松的货币、金融政策;如果说前任们的失误还在于没能制止银行间的恐慌而使得危机突然爆发,那么这一次,决策者们将更加果断地处理银行问题;如果说平衡预算的做法加剧了20 世纪30 年代的不景气,那么这一次,决策者们将实施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如果说在20 世纪30 年代, 国际合作机制的坍塌加剧了危机,那么这一次,决策者们将利用私人关系以及多边机构来保证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1 R$ G" V% W# x8 |
  这一次的政策应对和20 世纪30 年代的措施截然不同。2010 年,美国的失业率在最高时达到10%。虽然这个数字非常令人不安,但其远低于大萧条时期的25% 的失业率。这一次,倒闭的银行数以百计,而非数以千计。金融市场的紊乱依然存在,但毕竟成功地避免了30 年代那种彻底的崩盘。
' ~! X+ R2 ~" C1 e/ q( M  这些状况并非美国独有。每个不幸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不幸,自2008 年以来,每个国家的不幸程度也在不断变化。但是,除了一些多灾多难的欧洲国家,各国经济不幸的程度并未达到20 世纪30 年代的水平。由于应对政策更为得当,产出下降、失业高升、社会紊乱和民众痛苦的程度都较上一次大危机时期的更低。
3 U9 U* M+ ?% i- ?* v  或者说,人们觉得事实如此。
% n3 `) x% D1 [" z( I: ]6 j- v, h% Y  遗憾的是,这一乐观叙述显得太过天真。经济学家们很难回答,为什么他们都没有成功地预测出这次金融危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08 年访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时,向在场的专家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预见到危机?”6 个月以后, 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给女王回信,为他们“集体性的缺乏想象力”道歉。: f# |! ]; e  ^" J2 C' R
  然而,两次危机的相似之处极多。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以及东北部、东中部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泡沫,21 世纪初美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楼市泡沫与之如出一辙。股票市值都出现了飞速上升,这反映了人们对时髦的信息技术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极度乐观的预期:80 年前有美国广播唱片公司,80 年后则有苹果和谷歌。信贷刺激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爆炸性增长,资产市场一片繁荣。银行和金融体系的一系列行为,即使客气地讲,亦是非常可疑的。1925 年以后的金本位和1999 年以后的欧元体系都放大和传播了负面冲击。
7 l( N+ b6 {( F+ }" ]* p$ g  最重要的是,两次危机之前都有一种天真的思潮,认为经济政策已经驯服了经济周期。在20 世纪20 年代,据说世界已经进入经济稳定的“新时代”,这得益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而其他国家也建立了独立的央行。与此相似的是,在大衰退来临之前的时期被认为是大稳健,央行改进了货币政策,可以预先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由于人们相信经济活动不会再有剧烈波动,商业银行有更大的胆量增加杠杆,投资者也敢于承担更多的风险。! `) Z0 J5 J6 d- s
  人们或许以为,任何人只要对大萧条稍有了解,就能发现这些相似之处及其启示。的确,我们听到了一些预警,但我们听到的预警太少,也太不精确。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席勒教授研究过20 世纪20 年代的房地产市场,他在本轮危机爆发之前就指出,当时的楼市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已经是完全暴露的泡沫。但即使是席勒也没有预料到房地产市场崩溃后的灾难性后果。努里埃尔·鲁比尼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 至少上过一门关于大萧条历史的课程。鲁比尼指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 美元债务不断累积,这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但是鲁比尼预言的是美元危机,实际上发生的金融危机并非是他所预测的那种。
: m: d0 D& D' u. `- ^# C: q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大萧条历史和萧条经济学的专家们也没有表现得更好。经济领域的同人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集体沉默。经济学家给我们带来了大稳健的福音。决策者们志得意满,盲目地相信市场会自我强化,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他们没有做任何准备。
7 _$ b1 |. i+ M  希望经济学家们能够预测金融危机可能要求过高。危机不仅来自信贷膨胀、资产泡沫,以及认为金融市场参与者已经学会安全地管理风险的错误信念,也来自一些无法预测的偶然性因素。没人能预料到1931 年德国银行组成的财团对达姆施塔特国民银行的救助以失败告终,也没有人能够预测,在2008 年的一个关键时刻,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拒绝了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的申请。“一战”的爆发源于一系列极其诡异而草率的决定,当事人在做出这些决策的时候并未考虑到会引起什么深远的影响, 但这些决定最终触发了一场世界大战,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是如此。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来自系统性因素,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20 世纪20 年代的罗杰斯·考德威尔被称为“南方的约翰·P. 摩根”,他野心勃勃却优柔寡断;亚当·阿普尔加思是一位花哨又极度自信的年轻银行家,他将一家低调的英国抵押贷款银行—北岩银行—带上了不可持续的扩张路径。他们的决策不仅葬送了自家企业,也动摇了整个金融系统的基石。与之类似,如果能力出众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本杰明·斯特朗没有在1928 年去世,如果让– 克洛德·特里谢没有因法德在1999 年的博弈而成为欧洲央行行长, 后续的货币政策操作可能截然不同。事实上,后来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好。
* l0 \6 @. ~8 M  o  D2 f9 a0 i. E3 u: @  c2 c" D9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9

sapper 发表于 2018-6-10 11: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a lo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nqingxia2010 发表于 2018-7-21 12: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cf730318 发表于 2020-1-6 20: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厅 Hall of Mirrors  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green何帆* z; I4 L1 Q) Z& ]# o$ G) x1 I. X
https://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26. G- J' U3 A, d+ J* x' y
(出处: 与你共享街)8 x: e8 p' W"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dou 发表于 2020-1-7 17: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图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gjia 发表于 2020-2-18 15: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糖果懒猫猫 发表于 2020-5-25 13: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关于金融危机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z092311 发表于 2021-9-15 14: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7

帖子1047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