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氣的樂章 王唯工

[复制链接]
  • 地区:台湾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15M
  • 时间:
  • 类别:医学
  • 价格:4共享币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氣的樂章(二十周年紀念全新修訂版)》
: c7 `: A7 E0 S$ f" C) j  作者:王唯工$ w: w3 k. V2 y
  出版社:大塊文化9 g% W+ _' d2 l4 E  X1 J
  出版日期:2022/10/04
8 G& k  ^, w. M  F7 s  語言:繁體中文
4 j' x; Q5 Y8 O4 G' |9 E: y0 \  內容簡介
3 m) ?8 f3 b1 S* S. R1 ^! h  中醫*經《黃帝內經》以降,重大的科學突破;
7 k7 |% ?' ?9 `  結合物理與生理,理解氣與經絡共振的科學本質,破解中醫把脈的偉大之謎!
. @" q! W5 _' M. M; I  氣就是身體的共振,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是解決現代病的根源。/ Z) T& h6 ~* o( U: N
  西方醫學長久以來以流量理論思考人體的血液循環,在治療上遇到大的困境。物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共振」,共振理論很有可能才是血液循環合理的解釋。但是這項醫學史上的重要突破並非新發現,中醫三千年前就是依此原則治病,中醫的說法是──「氣」。
1 `: H, C9 c5 `  i* q9 M5 q1 Q4 N  透過本書,將可以了解以共振理論為基礎的脈診觀點:4 `5 ^4 A' N& ^6 ?
  ◆氣就是身體的共振,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是解決現代病的根源。
  N$ J. K& k: d- w* M  ◆經絡、穴道與器官如何形成共振網路。2 h: @+ V. a& [! J7 W+ i
  ◆以共振觀點看循環系統結構與功能。
5 Y9 c( |0 g' D# v  S1 y1 L  ◆中醫如何治療循環的病。
' C8 P. |5 X/ F+ [$ I4 N  ◆脈診如何定位病灶。2 a* ~6 O$ X" t1 F1 n8 V- F! P- |
  ◆中藥和脈診如何相輔相成。4 f7 \+ N# @" v
  ◆由脈診觀點看日常保健。! U- c% p% N4 B, c1 N
  本書作者王唯工教授以共振理論檢驗人體血液循環的現象以及疾病的成因,看過數萬名病人,發現結果與中國古書上的記載不謀而合。人體的生理運作就像一篇樂章,可以諧波分析,「氣」就是其中的旋律。現代科學證明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並且利用脈診儀分析出數億種脈象,遠遠超越傳統中醫的成就。這是新的開端,更是朝向一個自然老化而無病痛的未來。7 `; M. ^' M: \4 O+ h( F
  我們的十大死因大都與循環有關。西方醫學長久以來以流量理論思考人體的血液循環,在治療上遇到極大的困境。物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共振」,共振理論很有可能才是血液循環合理的解釋。但是,這項醫學史上的重大突破並非新發現,中醫三千前就是依此原則治病,中醫的說法是──「氣」。本書作者根據共振理論檢驗人體血液循環的現象以及疾病的成因,看過數萬名病人,發現結果與中國古書上的記載不謀而合。人體的生理運作像一篇樂章,可以諧波分析,「氣」就是其中的旋律。現代科學證明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並且利用新式儀器還能分析出數億種脈象,遠遠超越傳統中醫的成就。這是新的開端,朝向一個自然老化而無病痛的未來。' c; x0 K8 @& G9 D  M
  關於「中醫科學化」,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幾派不同的聲音。有一群人將科學化解釋為西醫化,認為中醫落後於西醫,不屑於氣與經絡的科學化研究。還有一種人認為中醫本身即是科學的,不需再於此多作辯證,應思考中醫本身的優勢,以中醫的思維來思考中醫的未來。當然,也有一群科學家,不論主客觀的條件如何,在相信中醫的信念下,默默地為中醫的科學證據和解釋努力著。
- N3 k* C, c+ s$ Y  在這當中,具劃時代意義的,當屬王唯工教授的論述。! V9 R' G0 q; d" g- W, C1 p: j  R
  當其他人仍找不出脈搏與生理現象的關聯時,王教授以壓力和共振理論來類比血液在人體中的運作,成功地突破了困境,不僅為長久以來破綻百出的西方循環理論找到一個新出口,也為中醫建立了一套現代化語言。此外,王教授基於共振理論發展出的「經絡演化論」──DNA提供成長的材料,經絡提供生長的能量──也預示了生物演化研究下一波的契機。
7 Z: P! v% n. Y3 X2 @  王教授的理論與中醫的精神極為契合,並且能夠數量化與公式化,是先前倡導中醫現代化、科學化者所未達到的。他找到了一個讓中醫以科學語言溝通的方法,提供一種角度,讓不懂中國傳統文化思維的對象,也能理解中醫,理解「氣」、「經絡」、「陰陽五行」……之於人體的意義。1 C0 @  W/ f. X5 Q  \
  當然它必然將面臨典範、觀念、臨床以及時間的考驗與修正,甚至必須面對一些非理性與教條式的反對。但是一個以中國文化為根基,卻又吸收了先進的西方科技手段的創新理論,很可能將對二十一世紀的生命科學(如病理、胚胎、復健……)等各領域,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5 u  r( Q1 p1 i- ]. o  作者簡介
3 s2 o' A0 `$ b5 F) z  A  王唯工 教授! E) u9 G0 e3 W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 Q5 {8 B" k* c9 M! N9 v+ t
  目錄2 P6 x& ]7 E" }9 N- q" W9 _
  關於《氣的樂章》二十周年新版——
. h' t: `' {4 u4 r- P/ f/ B; V  從叛逆到承接父親衣缽 回憶父親的脈診之路    王恬中
, x7 p' }2 U- l9 B9 z- U) Q  二十周年紀念 系列推薦序——
3 v, s% F; ^( |1 R' r, A4 u  他發現了中醫把脈的科學原理  李嗣涔5 L0 e5 m  t# I
  以科學之心引領世人領略中醫博大精深之美  沈邑穎
3 L0 m! g3 ?! [; Z- R  中醫科學化的實踐之道    黃怡超
9 X+ S  l% G2 D. R  初版推薦序——
8 i0 L$ L2 T/ X1 L) u! s: Q  破解中醫的奧祕 李嗣涔
0 D3 m" j; ^; g  `  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 馬光亞$ ^, m* [5 n, ?; V% _0 W* Q# H
  初版序
4 z% Q/ M& C) `2 c6 G( ]* N7 U  前言 現代生物醫學的盲點
# n' `, k* m. f0 F: Y# `- M8 O  近代十大死因都與循環有關
$ }( X$ k8 ^1 }  H/ |! A  舊的循環理論有問題8 a4 L- w4 W; N& m9 D; y
  現代醫學對疾病成因的盲點, Q( a! B6 i3 p# h4 M
  中醫擅長治循環的病
. P8 @% ~# W2 {8 S6 Q  第一部 氣──回到未來的年代
8 ]; Z7 o1 g6 U8 |1 H+ D9 L! c! B2 t  第一章 西醫未解的循環難題
% t: n6 S) a7 l5 U: d  流體力學備受挑戰
. O5 c9 l, @6 c( d2 |5 ]3 X6 j' z' r, I  七個當今生理學無法解釋的事情
, k* l! g( F: Y: ~; n/ c  第二章 氣才是解決現代病的重點
% ]: V8 s7 C- x5 B2 ^  中醫的氣與脈絡6 |* U4 i; o# o) k9 p5 l
  氣就是一種共振
3 B0 t1 }1 {* }! g# {  血液循環的周期現象
5 S, `/ K( F8 K/ C9 w, J( x  以共振觀點試答上一章生理學的難題
, j# @" r0 L% d) q, s  第二部 共振──中醫的現代科學解釋
" n8 F2 U" D3 b  l0 N  第三章 氣即共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0 p. N, G, U2 V( p# @
  經絡演化論與共振諧波的發展
: F& w' c: E) n" P4 g2 Y  以共振觀點看循環系統結構與功能' O4 T  U; {! H3 |
  心臟自調與體循環外調的共振
% ^" f3 U8 w3 W: U( }, r  血壓與高血壓* U* C5 e. d: _# ?
  第四章 經絡、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網路
. H: G( e: U5 q% X/ D  經絡的共振結構' K' O& A" J- B6 ^
  經絡與身體部位的相關性# ]* V5 M8 h0 M7 Y8 p. p
  部位與經絡:三焦與三焦經
# `& z- Q4 t- I0 s8 Z  第三部 脈診──未來醫理的基礎知識& z+ Q' A3 ~/ r4 x; e; a" ?% O5 W
  第五章 傾聽身體的共振旋律
: e4 f- `1 {3 S; I0 H4 G  脈診是人體狀態的總報告
) d/ ?( @5 S7 a3 u  脈診就是基礎循環生理學
. Y7 N; o8 W4 c- l) D5 y/ D3 d  第六章 脈診指標、中藥與安慰劑的運用
: J. Q; h& k% C* Z2 k, v  如何判斷脈診/ h- h& _, F3 z; R& o
  如何運用脈診
- ]( u7 o- O0 b2 [5 Y  中藥與脈診
% ~7 m6 r9 w4 h' e! s3 G  C8 h; q  安慰劑效應
/ o7 A, B$ }: k6 u7 }  第七章 疾病的根源與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 f# Q3 M0 Z! e7 ?# N8 ^
  心臟疾病
9 n8 b8 g% C: b4 B( F6 k& H  腦、胃、脾的疾病
5 t1 O# n+ {( y3 Q  五行與相生相剋
+ {, a: [& N( ^' J% d' c; E8 a  陰陽、五行與虛實、補瀉
0 \  D( D) ?: S+ W, q& h7 s% h  外傷, y8 C0 ?  |2 b$ ?! O3 {
  第四部 健康與養生之道
, L0 Y5 G) j) r1 b. r9 m' q  第八章 日常養生的脈診運用2 ?5 X5 Q+ c" O
  內外傷,過敏與呼吸法; M9 k; y$ l, r" k
  經絡循環與原理的運用" s, b* ]4 I$ B8 W* k* D; T9 M
  經絡與季節的關係$ r0 h# T5 b5 C3 {9 U
  中西醫應相輔相成& y8 A6 s) C. ?2 ?7 B/ P
  總結 回顧與展望
7 l7 W. [: E  @* E+ [  循環與諧波共振- f/ R1 o: a" d. F
  脈診與病灶定位% |( ]* g& X% r# N9 n0 _
  缺氧與預防治療# j8 Y; }, L. R% q
  復健與運動生理學# |! A* q0 M, f; Q# n- z5 U5 R
  胎教與電磁場的影響
1 U( U( i( t/ J5 |0 }  編後記 樓宇偉
" }- j0 U! u) j2 n, P3 i  附錄:十二經絡圖* J9 p/ U5 }3 F( h# u: g% R; G" {  C

) f: h/ j3 I$ d0 J" c8 t0 O8 _1 n7 M/ A& x2 O
付费看帖
剩余 2% 内容需要支付 2.00×2共享币 后可完整阅读并提供下载链接
共享资料赚共享币,鼓励用户共享优质资料
已有2人购买阅读
  • 6371
  • 28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7

帖子1653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