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易理数理 1 象数易学数学及其应用 张延生 北京团结出版社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104M
  • 时间:
  • 类别:社会科学
  • 价格:6共享币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本帖最后由 爱收藏 于 2020-2-7 19:45 编辑 3 S9 a  R' v' a/ ?% b8 c0 H
' j4 E) ]4 s8 e! a5 ^: x
  绪论# f7 J4 Q& W6 V; G3 ^) \- `
  一、中国古代易学与数学的发展概论
7 S6 X: I/ ^" P4 k/ o8 G/ W' z; {  二、先秦之前的易学与数学的发展概说
4 @+ c+ }% B; x# g* G  Z! L8 f3 r2 w  1.记数的发展
1 I0 u5 X5 w/ }& C% ~' A# W  2.历法的发展
: Q8 |6 D  h( m  3.“数字筮符”与几何卦爻符的特点及发展* b% d1 m) A* A4 {* \) b8 }) v' _
  4.关注卜筮与刻辞方法的特点
. [6 N4 g+ Q. B! b; r% x2 S( n+ n8 U  5.易符与几何形的汉文字的发展关系- @8 p1 d: E* n3 F! ~7 j
  6.春秋战国时期易数、易卦与数学的发展9 I. `4 b0 ?* r5 y( p4 W
  (1)《九章算术》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 J8 X( }9 {# K1 G* d0 r) N  (2)管仲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 I: @% M1 e1 ?, F& Z  (3)孔子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8 X& q1 i5 M0 i( e# w+ Y  (4)惠施、孙子、孙膑对数学发展的影响5 Y& R( m- ]% f4 J+ x3 F
  (5)墨子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M& W  a- O7 p6 K& B
  (6)易学及传统文化中诸多分类模式对数学发展的影响(7)天文历算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8 }) Y8 n. i2 M) h3 w$ D  三、秦汉之后易学与数学的发展简说
) |, ]2 h( j0 B" {( ^/ _  (一)魏晋后易、玄与数学的发展/ @- o  \  s3 b, ?
  (二)宋元时期的数学发展
2 X& x4 L( h1 f" y2 }  (三)《太玄经》与数学的发展
2 `  R5 {' x" L/ H  (四)其他时期有关数学发展的杂说
  u; d* H; n8 H( \  `  (五)象数“科学易”与数学的发展7 m8 _: j* t6 i6 P6 s" Z
  四、本绪论结束语2 F" H3 p+ y. y7 B
  一、“河图”内涵的数理规律
2 b$ k2 W! |7 f1 r  A.“河图”总体在方位上的分布结构  Q7 a5 J* b" p; ^
  B.“河图数”的分布结构特点6 Q# m) q/ Z4 N% E+ d( D
  a.“拾进制”与“九进制”、“五进制”合而为一制b.“生数”与“成数”的场效应分布特点
6 u( I' X, _% }* k) N0 f  子.内层“生数”加中五,等于同方位的外一层“成数”
* Y2 K( W9 Z$ R" w$ r, Z# y5 E" P% R0 A  丑.内层“生数”奇偶数逆时针方向相加,其和等于5寅.外层“成数”奇偶数逆时针方向相加,其和等于15卯.内层“生数”之和为10# A7 x3 J/ ~, O* q7 T5 c, K6 J5 Y
  辰.外层“成数”之和为30
# V8 p: X$ ^/ ?6 n. R  巳.内外层数加中间10与5数,总和数为55
& O  e3 {# L" I  午.内外两层的同奇或同偶两数相加,均等于10或8及12未.各方向上“生”、“成”数之间的“奇”、“偶”数相加,都等于“奇数”
1 t1 j- ~9 R- R, Y" }0 \1 A  申.同一方向上的“生数”和“成数”,都同时相加同一个数时,其和必定是另一个方位上的内层(“生数”)及外层(“成数”)数酉.同一方向上的“生数”和“成数”,都同时加上一个5时,其和的个位数是本方向的数。只是内外两层数要相互易位戌.任何方向上的“成数”之间相加,其和均大于10。而其和的个位数,是这两个方向上的“生数”之和
* {: y- G$ N) b4 t* O  亥.内层“生数”,加中10。等于同方位外层相隔的“成数”+ R; n( ]! h7 r5 h% e9 W. s' ?
  c.加减法特点+ w; F0 _/ u3 t
  (一)如何确定某数的方位与其“五行”性质
6 P. b# y0 k" z8 F% ^1 |; `/ W  (二)加法及其和数大小、位置与“五行”性质的确定(三)减法及其差数大小、位置与“五行”性质的确定d.旋涡旋转性结构' E  K2 ~3 C* }$ T9 y  R/ I2 ?
  e.“河图”数分布的“五行”生克结构关系
) L  [* V8 \9 b) p9 ]  f.“河图”数的分布规律与特点
1 |1 e) ^% Y: ^+ y4 x  g.“河图数”对其他表述系统的一些启示与影响①“河图”对“天干”、“地支”表述系统的影响与启示②“河图”对“五行”表述系统的影响与启示" m* B. Y* s( u, W
  ③“河图”对中医表述系统的影响与启示" I1 [0 ~! h- v2 m
  ④“河图”对数学速算与指算的影响与启示/ `/ i; i- [) Q6 N  W+ N
  二、“洛书”数分布数理规律, M* B7 f, A6 k5 d; \2 D- V2 |
  “洛书”数分布结构及特点
& Z0 e, |7 Q! v" ?2 x1 {" S1 P5 G  A.“洛书”总体方位分布结构; U2 n/ \$ t" f) L6 A6 w- \
  B.“洛书数”的分布结构特点, O& {8 [9 L  b# r1 A$ f% c- t
  a.“九进制”! n5 k9 n6 C' c0 d/ Q, T
  b.乘除法特点
# Q% u6 S! V0 P  c.“洛书”的乘除法则
2 }9 f+ W  _7 I/ l: s  (一)“洛书数”乘除16法则, i! \+ \( e8 w6 t. z
  定理一、用3左旋乘“奇数”" T1 _3 |9 R6 }# X, A& Q
  定理二、用8左旋乘“偶数”% `% N, Q+ Z/ Q+ Q3 m4 P" E
  定理三、用3左旋乘“偶数”
! M+ `$ q2 F6 w8 m; E) l$ G  定理四、用8左旋乘“奇数”
+ h6 ?( \" I$ j3 T  定理五、用2右旋乘“偶数”
7 k5 c( e+ b$ @. i3 s1 i5 h  定理六、用7右旋乘“奇数”( u9 [" N6 V( O' ]) z0 `# X% Y7 J$ A
  定理七、用2右旋乘“奇数”
) |5 W& t- r& K0 ^" c4 T; G  定理八、用7右旋乘“偶数”
6 g7 q8 y, }5 z2 \( g) Y- C  定理九、用1乘“奇数”
) {  i  C6 X- o  定理十、用6乘“偶数”
0 ]" `4 z- C& T  定理十一、用1乘“偶数”; Y+ R- l  K( E2 t( f6 [
  定理十二、用6乘“奇数”
* o7 ?, s5 w6 y# I! h# U  定理十三、用4乘“偶数”
& ^+ o1 |5 F0 |* c; X  定理十四、用9乘“奇数”( F  i5 a2 B& B  c$ k5 o
  定理十五、用4乘“奇数”
4 z1 A  v9 X4 Z4 g+ q  定理十六、用9乘“偶数”( D) o4 m. d# J& P
  (二)“洛书数”的乘除八法原则6 a3 G. W& m. ~- T$ \$ M( N* ]- R
  规律一、用3与8左旋乘“奇数”或“偶数”+ G6 O4 {0 L  a4 Z& u
  规律二、用2与7右旋乘“奇数”或“偶数”  S# x# _' ]0 E, Q
  规律三、2数乘以“奇数”; i: M, L5 I' T! w2 W- X
  规律四、用1与6相乘
- N" h2 K5 c4 {" O  D  规律五、用6乘“奇数”
/ [% ?; W& M  a* @/ M8 f  规律六、用4与9相乘
* ]  ~( G. K* C$ O0 C  规律七、“洛书数”中还有“合数”和“对数”之分A.凡是以“合数”共同乘上一个数,所得到的数值必定是相同的数值B.若“合数”各自自身相乘,得到的必然还是“合数”8 x( K& _0 Q) x5 G2 d
  C.以“对数”共乘一个数,得到的必定是“对数”' V, v0 L% @. A. c% s% }
  D.若这些“对数”各自自身相乘,所得之数必定是相同的数E.若“合数”以自乘之数去合其相“从”之数,有如下规律甲、此数得到的是自身之数,则另一个数也得到的是自身之数乙、若“合数”关系的数之间,此数得到的是“对数”,则另一数得到的也是“对数”( j! R. z8 b, g& D' v9 c
  丙、若“合数”二者间,此数得到的是“连数”,则另一数得到的也是“连数”
$ a! r1 N  i9 q  L0 B1 e5 P1 e  F.相“对”而又相“从”者间的关系规律
- @/ |; j. Y# S+ |% N* K  (一)此数得自数,则彼数得“对数”
* ]2 n% y' O/ p# x; Q, d' }  (二)相“对”而相“从”者,此数得“连数”,则彼数也会得该“连数”& x8 b$ T0 J  Z0 G3 g! _  F
  规律八、就“洛书数”分布之位来讲,1、6;2、7表示“纬”度状态;4、9;3、8表示“经”度状态6 ?/ F' I+ E/ n" w1 ]
  d.“洛书”数的加减法规律& Y/ d) T1 m% m0 F0 Z: C9 \& Y. N
  (一)“奇数”左旋加减法则8 I7 ]+ B' a  @3 o% S
  ①用“奇数”左旋相加“奇数”,得与该“奇数”相连的“偶数”
) e3 _( n6 Y+ K  ②用“奇数”减左旋相连之“偶数”,得与该“奇数”右旋相连的“奇数”' z) G' v5 s& p8 [' E( ]" j! z
  (二)“偶数”左旋加减法则3 a' T6 O7 Z8 N) f( ~# F
  ①用“偶数”左旋相加“偶数”,得与该数相连的“偶数”(也是原“偶数”的“对数”), L$ x% o6 ]0 U
  ②用“偶数”减左旋相连(相邻)的“偶数”,得右旋相连的“偶数”- S4 A# d9 }  A; ]" V
  (也是原“偶数”的“对数”)
/ ?0 m6 s* o8 M4 H, {0 @  (三)“奇数”右旋加减法则% r" A5 W3 {4 h% F8 Y' n( t( |
  ①用“奇数”右旋加相连的“偶数”,得与该“奇数”右旋相连的“奇数”8 j! W) Q$ h, Q$ z2 |( E
  ②用“奇数”减右旋相连的“奇数”,得与该“奇数”右旋相连的“偶数”
: K  X7 @' c. L  y0 J4 E  O  (四)“偶数”右旋加减法则5 M8 G3 I: ?' {
  ①用“偶数”右旋加相连的“奇数”,得到的是与该“奇数”相对的“奇数”/ x9 t  q: \& d# `1 [
  ②用“奇数”减相对的“奇数”,得到的是与该被减“奇数”左旋相连的“偶数”
& w1 w# u& P6 i9 e5 V! g  e.左右旋转性及整体奇偶旋臂分布结构! Z5 `5 |! d' K% B
  f.“洛书数”的“五行”生克结构分布
5 [1 s) S3 P) O2 `6 ~, ~" s  g.奇偶数之间的关系
+ [; d+ I$ L5 U- Q  (一)“奇数”(阳数)加“中五”,等于逆时针方向相邻的下一位“偶数”(阴数)/ x+ E. _+ {4 f& x" W
  (二)“偶数”(阴数)加“中五”,等于顺时针方向相邻的下一位“奇数”(阳数): b1 y( f9 w  R; P( N! ?) h4 ~& m
  (三)“奇数”(阳数)减“中五”,等于逆时针方向相邻的下一位“偶数”(阴数)" |/ ~5 F3 r4 |: ^: @5 g" a
  (四)“偶数”(阴数)减“中五”,等于顺时针方向相邻的下一位“奇数”(阳数)
$ N9 Q( {  f% S$ Z) g4 H7 c  h.内部数字按其大小顺序的发展特点; z/ s) Y: K  `9 I8 R. L
  i.由1到100个连续自然数的排序分布来看“洛书”分布结构中,各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 l+ W. r9 j# c6 g  j.“洛书数”的一些定性推导法则! V5 G. ^& M" V, l4 y
  子、除去“洛书”最基本的9个基础(基本)数位以外,“洛书”中的任何方位上的任何一个自然数或正整数,除以9或连续除以9,其余数总是等于“洛书分布”中该方位的基础(基本)数
3 g( y/ x- B# T% t# C% X  丑、“洛书分布”中的任何一个十位以上的自然数或正整数,其自身各位数连续相加在一起,其最终相加的结果,都等于该数方位上的“洛书”基础(基本)数
3 U% R' m, E1 A  寅、“洛书分布”中的任何一个十位以上的自然数或正整数,其自身各位数相加的最终结果与该数除以9数的余数的结果相同(相等)——都等于该数方位上的“洛书”基础(基本)数, @; k* \" i6 }$ J
  卯、“洛书分布”中的任何一个十位以上的自然数或正整数,其自身各位数相加的最终结果除以9,其余数的结果也都等于该数方位上的“洛书”基础(基本)数(如果其中该数各位数相加的数值不足9者,被9所除,也可将其相加的结果作为余数来看待)0 i! |+ ~6 u1 u" Q
  辰、本方向上的100之内的任何一个后面带0(零)的数,减去本方位上的“洛书分布数”,就等于该分布数乘以“九”数的结果三、“后天八卦”数的分布结构
" \6 p9 |$ s2 Y; f& H+ o7 d. i) U  A.“后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及特点
' b5 n7 @- Y  |- m7 l4 X* U/ k; z  B.方位(包括数)的分布结构8 K* R4 t+ S  u7 t' @# {* u
  C.序数的分布结构特点9 @" Y  i( P5 I+ s" a" N5 M
  D.再看看“后天八卦分布”数的加减法规律: A, L& e9 Z  d: a- q
  E.左右旋转性及整体奇偶旋臂分布结构
% q1 t/ v4 d6 j1 c4 y$ l  F.“后天八卦序数”的“五行”生克结构分布G.奇偶数及“中5”之间的关系
3 P) c* q/ X6 t, D  H.内部数字按其大小顺序的发展特性
  g# l- j0 A; w) o$ s! j! O1 ^5 {  I.“后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的特点. O2 P9 A. |' f- M' `
  J.由1到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分布来看看“后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中,各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 G  b# e) L9 d  K.“后天八卦”数的一些定性推导法则; D9 |! p7 _0 O# e  K
  子、除去“后天八卦”最基本的9个基础(基本)数位以外,“后天八卦分布”中的任何一个自然数或正整数除以9或连续除以9,其余数总是等于“后天八卦分布”中,本方位的基础数(“序数”)丑、“后天八卦分布”中的任何一个十位以上的自然数或正整数,其自身各位数横向相加在一起,其最终相加的结果,都等于该数方位上的“后天八卦”基础数(后天八卦序数); |" F0 L( `8 S
  寅、“后天八卦分布”中的任何一个十位以上的自然数或正整数,其自身各位数横向相加的最终结果,与该数除以9数的余数的结果相同(相等)——都等于该数方位上的“后天八卦”的基础数(后天八卦序数)卯、“后天八卦分布”中的任何一个十位以上的自然数或正整数,其自身各位数横向相加的最终结果除以9,其余数的结果也都等于该数方位上的“后天八卦序数”构成的基础数(如果其中该数各位数相加的数值不足9者,被9所除,也可将其相加的结果作为余数来看待)辰、本方向上的100之内的任何一个后面带0(零)的数,减去本方位上的“后天八卦分布数”,就等于该分布数乘以“九”数的结果L.“九宫飞星图”的分析、研究与使用
1 M, J$ y8 g/ i9 b- X4 Z  (一)“元世”飞星规律(20年飞移一宫位)% P0 J  g6 y1 p$ g1 o8 K" Y# w) d
  ①“七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c0 t, G$ h0 s6 G
  ②“八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2 I3 g7 L1 S/ F  ③其他九至六“运”特点
9 X, S/ K5 J5 @8 v  1.“九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 L; ], e8 C; g7 {/ F8 m, ]( s  2.“一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J9 ?# F3 f% G1 ^8 r4 S) @
  3.“二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 c) l  w, s5 a' A  a! E' S  4.“三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8 @8 |  ~" p- \% }! o# Q
  5.“四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4 ~- A, Y6 H) R! ]1 h5 J8 T5 b
  6.“五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H% m0 A+ b* N7 q* j7 T; V4 }
  7.“六运”分布及其数理规律# m: N; S6 d$ ?# L. p
  8.综合以上九个运的关系规律7 _; d  F5 M1 ?+ q- G/ w) s
  (二)“年运”飞行规律(一年飞一宫)
8 ]2 q' u0 H+ {# `3 \! J  (三)各宫位的特点与壮衰方法" a, e& U( Y2 _% S5 w
  (1)以上各宫位基本化解的主要原则如下1 q% e$ D7 r1 m! T! K% Q. n
  (2)有关“三煞”、“太岁”的某些说法3 r8 W% v" ~8 @; K, |
  (四)月、日、时的“飞宫”方法
- Z, \: o* t4 e& ~& J  四、“先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6 y& s6 J& I/ `
  “先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及特点% C6 Q5 F0 h( u! w
  A.方位分布结构
/ k& U4 N  B& a# B  B.序数的分布结构特点/ k1 Q2 m5 e: A5 l. S  B
  a、“八进制”
- m* x5 P& d1 f5 y$ l. Q# W+ p  b、除法特点
' y7 I5 k1 H, O: D% x- l  s4 E' w  c、方位分布的内部按数字大小顺序传递相互互补C.“先天八卦分布”数序(场态)排列规律: R8 c/ U5 H. L
  D.由1到104个连续自然数的分布来看,在“先天八卦分布”中,各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J1 |2 G* v% L; A- k* _) v2 k3 J
  E.如何通过一个数来判定其所对应的“先天八卦”的场、态F.“坤乾易”的“形坟”64卦排序
  w, \1 q1 A& r! ?3 o4 s  五、“连山卦”数结构分布3 l8 L! N4 T9 x* u( e7 O
  “连山八卦”序数分布结构及特点
* ^8 ?  C( F& h( R  A.方位分布结构2 R6 m2 ^( f$ ~
  B.序数的分布结构特点0 J. y6 n" S! h
  a、“八进制”6 T) y2 A0 j% o' [# j' h
  b、除法特点
# U7 d. _; _( M( `( n  c、“连山方位分布”的内部,按数字大小顺序传递来达到整体的相互互补
, u2 g5 O( x! w5 t  C.“连山八卦分布”数序(场态)排列规律
, L! B( j: ]0 G0 f) O4 x$ k  D.由1到104个连续自然数的分布来看,“连山八卦分布”中,各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F- p% t7 m6 O! c1 C
  E.如何通过数来判定其所对应的“连山八卦分布”的场、态F.关于“连”、“归”、“周”三易的一些说明G.“连山易”的“山坟”64卦排序
% c$ z& [# s9 G9 v, [0 Y  六、“归藏卦”数结构分布
# Y8 ^& P6 e' @) S9 m* n9 ?  “归藏八卦”序数分布结构及特点
% o+ i, ?6 L) ]6 G  T0 T  A.方位分布结构8 |3 q. N8 F1 }1 x. ]
  B.序数的分布结构特点
  q: [9 K8 B4 X$ `  a、“八进制”, }- |& N+ @4 x$ Z6 k3 W  g
  b、除法特点
9 W1 B% y4 W% D( @  N5 ]  c、“归藏方位分布”的内部,按数字大小顺序传递来达到整体的相互互补
, S; L# I+ H2 ~. K9 y7 g2 R0 y  C.“归藏八卦分布”数序(场态)的排列规律D.由1至104个连续自然数的分布来看,在“归藏八卦分布”中,各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8 y' E( b7 u# m8 l' x; V  E.如何通过数的数值,来判定其所对应的“归藏八卦”的场、态F.“归藏易”的“气坟”64卦排序
# z- ~7 O+ [0 k7 q1 A* L  G.《帛书易》排序结构的分布特点。
2 ]$ T  p* L$ q# o( G$ ~5 N  (一)《帛书易》64卦排序图
, ^. i3 Q7 f2 g0 f" [  (二)《帛书易》64卦配“先天八卦”数+ ~6 F" ^+ [- o% E! a
  (三)《帛书易》64卦配“后天八卦”数0 N! f4 o! [2 i' {- v* L
  (四)将《帛书易》64卦按一般正常矩阵方式上下搭配成卦的分布特点七、有关零、○与0的内涵" Y. j( U# n2 Z' j& h
  八、先后天八卦分布结构卦序位置的转换特点
7 v: T8 f$ l% ]6 f$ _. Y  九、“河图”、“洛书”、“太乙”各数与先后天八卦不同分布搭配形成的卦、数规律; U) A1 T: l5 {7 D4 z# ^! c8 j% ]6 U
  A.“后天八卦方位”配“河图数”
) c: |5 F+ r% ]1 ]/ L  B.“后天八卦方位”配“太乙数”' N  _9 J( J1 H' n. N9 @9 o
  C.“先天八卦方位”配“洛书数”# {2 d9 t: }9 ]" Y# H, U- g% n. _, Z
  D.另类“先天二进制”转化的卦序64卦生成图E.其他八卦方位配“洛书数”, p  ~3 ?% q% F" z7 G9 Q# A
  参考文献
; R7 A' i- ~* `) E6 o
游客,本下载内容需要支付6共享币,购买后显示下载链接立即支付

4 k, p5 S  v- c
* N2 b  ^( e* N2 ^! R2 a$ m/ z8 ?6 f&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341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