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 张艳红 知识产权出版社

[复制链接]
ynjie 发表于 2019-12-12 21: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百度  谷歌  搜狗  360搜索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30M
  • 时间:
  • 类别:社会科学
  • 价格:4共享币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内容提要
1 V! j" C" ~! i7 {# ]9 K7 c3 a8 Q  本书大众传媒对各种歧视女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存在弱意识、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的倾向。这主要源自传媒经济是“眼球经济”,男权中心秩序根深蒂固,社会性别意识未被完全纳入主流。大众传媒因其公共性与影响力,具有建构性别模式的功能。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进入中国大众传播领域,成为一种富有批判精神的媒介批评视角。本书侧重于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受众批判、传者批判、方法论批判,内容批判贯穿全书。
0 Q* E  `% E; N- U* s/ n7 D$ U  目录3 P2 y) v! M3 }- E7 L
  导论
  [: m: E. Q/ j/ I  一、研究起因
# G, C: l8 b3 q$ D! }  (一)性别歧视现象寻常化
; r' g0 @4 T9 x4 g  (二)相关研究存在亟待深化与拓展的空间
/ n" V9 G  r. g4 P; X+ d. X: d  二、研究方法
) _3 H) g# O# x5 b2 U* t  (一)文献分析
3 t% o7 q+ Y- B% P2 o7 V5 l  (二)内容分析3 G; g- M# ~- V$ N7 B. ~/ s
  (三)个案研究$ P' W1 A& c, G2 q
  (四)网上调查
6 W+ l6 C, v  }0 p' f5 H  (五)半结构化访谈
$ l$ f4 T* Z$ k  T  (六)邮寄式问卷调查9 k& b+ t: }- y- K4 q. ~+ N! ^
  三、章节结构4 E3 d  }- d& E' w* W6 e5 N) y
  章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特质8 c' M! r9 t( _2 I: k9 |
  一、相关概念' s2 k0 C& j' s" A6 P. P
  (一)女性主义% i/ H9 L: i$ Z
  (二)媒介批评
- Z% v: U$ ~+ E2 `% g  (三)受众与传者
/ j8 {3 s& `9 H& e0 }. _2 a  (四)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意识、社会性别视角、性别敏感、性别歧视(五)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
) |/ T& U( B* e% p& q/ }  二、女性主义与媒介批评的历史流变6 X9 f( e7 u3 Y: r0 @$ W4 Q& J
  (一)女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a& e  U; f: N8 }, J/ O
  (二)媒介批评的历史流变! C2 i5 K9 f7 M+ Z. z8 g) w
  三、女性主义与媒介批评的共性与互融
( m( p0 G; q7 T4 q5 ^- h7 \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关注重点:商业广告(二)女性主义与媒介批评的融合
( n/ _2 z+ G6 {2 W  (三)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网站:妇女传媒监测网第二章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理路$ r! Z9 S( ~, [/ k) o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理路
# d1 o9 i: K/ T% K: |/ j5 M% t! k. a  (一)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脉络与核心点(二)我国女性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
  T6 [+ U" `0 @/ v' y. F  (三)我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脉络及核心内容二、有待深化与拓展的研究空间
5 p3 A$ ^- d1 O' y  (一)传者研究
; n/ n) L% p* d9 {4 o  (二)受众研究
7 g8 [3 e1 E1 Q' I% I  (三)传播内容研究
$ Q, y$ D: y2 ]+ W* X  (四)方法论研究
; @1 r6 _( s5 k: e0 `' I4 w  三、实证研究的积极尝试
7 u$ M, I" ^* b+ k1 q/ ^  (一)调研的出发点
+ Z. s" S  B, t6 K! d" P  (二)调研结果概述) p* N* R! _2 A1 O6 r3 Z
  第三章 女性主义的受众批判+ @! @9 a" j8 |; \* r& B
  一、女性主义的五个主要流派
% j7 y, T% s" R) q) l  R  (一)自由派女性主义) z  u- z2 R" n1 d5 o5 ^: O+ h
  (二)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
+ @( E% L4 t9 Z0 I! k9 T  (三)激进派女性主义) t- }+ R7 j. H, O) M: `' g8 m' G* _
  (四)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7 Y" q% \% R$ ]& e
  (五)后现代女性主义0 Q, Z! @: T- |: G; X# X
  二、两种范式的女性主义受众批判' G* u  l" Y5 S* S1 p
  (一)消极视角的女性主义受众批判; e* q) L# |  D9 H! R
  (二)积极视角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受众批判8 Y8 ?, r; \, W/ ^
  三、普适性与局限性
  _2 L- \/ r! w0 i  s/ W1 [0 \  (一)自由派女性主义受众理论评析* |) P5 l3 {! m; U" u, g$ }
  (二)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受众理论评析1 j% Q4 p+ \: R
  (三)激进派女性主义的受众理论评析
! a2 \5 {9 g' J6 g* i- d% y  (四)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受众理论评析
8 Y6 f- U+ |. N2 d  (五)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受众理论评析: ?9 J# H, Q* ~, i
  四、中国化思考
& F- d" k. T2 e$ S/ m  (一)我国受众状况的多维性与复杂性
+ D2 \4 J7 K  H. c  (二)两个维度
/ @" z2 X* m7 q5 }- c  第四章 女性主义的传者批判
, q5 k$ s( Z" q" B1 y8 [  一、以女性传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a3 j# ]+ r; R/ ~0 j
  (一)立论点$ z* ?; a( L+ ~0 G, j
  (二)研究方法2 Q) Q6 z/ i" L: e9 T
  二、中国女作家、女导演的性别意识分析" E: ~8 v5 [  a% f
  (一)中国女作家的性别意识8 T; a  z$ T2 j6 Q
  (二)中国女导演的性别意识
! p* w1 F( [8 o7 o4 B' Z0 r; _  三、中国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探讨
4 V! r! }  Y# E1 i  (一)不同时期女新闻工作者的共性特征" I- D0 @5 W% V9 T5 K: s$ K
  (二)当代中国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探讨
5 t- f6 O& b$ P( _+ o' Q* g1 a+ _. U  第五章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意义
) N! T; O0 ?' P  一、理论层面的继承与深化
# y+ `( a% @& Z" C& H4 S, `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来源的多元性
& p" \1 v1 H; [% n/ f4 s  与开放性
& u% a/ k2 c, d- s  (二)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媒介批评三者
& {' e( f7 b( F! R7 ?  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 |8 X* ?- I+ m' l* a4 P  二、实践层面的探讨与介入& g; y# b9 k$ `4 s
  (一)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培养: ?4 @5 A# v$ M* T4 I7 h  y
  (二)女性如何突破进入传媒决策层的玻璃
/ J$ a1 r& ]: b8 r  天花板现象
- [4 {# ]. z4 W( o( S  (三)对商业广告内容提出批判& R' q/ H1 m, O( W
  三、研究方法的借鉴与拓展
/ y3 \; R8 j) C* K# S9 J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方法论基于三个层面(二)中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采用的研究方法( a- ]9 p2 [! H( w4 }
  (三)我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四)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6 W8 ~( v5 t- x+ Y7 V6 ~7 p
  四、本书创新点
: ~# U' S  o5 I( v2 v( j  (一)较早进行女性主义的受众观研究% o3 w8 @, [/ j$ i' t* S2 u
  (二)提出了一些探讨式观点
- E& W( u  b1 b2 K  (三)三项实证调研立足于中国视野与中国语境结语( e: h2 ?3 O+ s( V; d  h. q, ~
  一、受众层面
3 G# \# x- r# E6 ]3 F  二、传者层面0 R1 ]" U' N- ~5 ]
  三、体制层面" S3 O" o- b) c) x- `$ ]+ ^2 f9 E6 I
  四、新媒体层面. G: f3 n' K' `
  参考文献% [3 L0 q+ \8 m. e
  附录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姻观之网上调查》2 v- P, H5 }$ \  b4 z& C3 ]% y
  附录二:《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当代大众传媒》) X% x$ [( O' W
  受众调查
6 y" o2 W4 ]' @' k# F  p  后记* \8 _1 b9 V$ J3 f" u2 K9 k" Z
  作者介绍! J: P: m! Y+ L( r- W% U. q
  张艳红,女,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英美语言文学学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传播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女性与传媒、媒介批评。2004年至今,已在新闻传播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篇、一般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篇。  # U5 O3 s& v' a6 Q2 {6 u& m) O" X6 i) X
游客,本下载内容需要支付4共享币,购买后显示下载链接立即支付
0 A: d4 f3 n: Q- o
- m" b* W+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6

帖子1917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