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台湾风云(1368 —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1.6M
  • 时间:
  • 类别:文学
  • 价格:免费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内容简介/ z% k3 f; _  I" D2 p0 T4 Q( l
  《台湾风云(1368-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讲述的是从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争,至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这300余年间,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倭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侵略势力走马灯似的妄图染指台湾,中华民族的爱国者们,在台湾岛上为抗击外来侵略做出了不懈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一次次成功地抗击了侵略者,保卫了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台湾。大航海时代的炎黄子孙,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宏伟篇章。7 ^0 ^0 M2 m& D# \3 G/ e5 Q
  作者简介
, M* I# c% W4 Y2 v  张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做过话剧编剧、DV导演、影视编剧等多项工作,并有小说、戏剧、电视剧、历史著作等多部作品问世。原创小说《革命姑娘》曾获2001年榕树下网络文学擂台赛中篇特别奖,短篇小说《绿衣红伞》曾获2002年黄金书屋文学奖,电影作品《我的城市》获得2003年南京大学生DV节*佳原著剧本奖。累计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现为签约作家、专栏作家,凤凰网历史专栏作家,已出版作品有《大明王朝的复兴:弘治中兴十八年》《不容青史尽成灰》等。, {$ J+ V9 D4 A2 n- a# d
  目录9 h* d" A; x3 l, ]/ ]
  壹  倭刀沉沙:明朝台湾抗倭战争
' G( M8 r7 A& [6 }% S! O0 d! U; l  1. 鞭长莫及:明朝中前期倭寇侵台全纪录# _+ ?5 X, R5 B& k! r. I- T
  2. 一个新时代的线头:明朝中期的台湾' F( k* [  D4 @" k  _
  3. 开通海路:影响台湾命运的海盗们
  e) Y9 `  n, C; q  m* f  4. 鬼子来了:日本幕府对台湾的图谋# P" I! s+ K* X% b  n
  5. 明军威武:沈有容与台湾保卫战+ Y1 {8 F% Y+ s
  贰  强敌西来: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早期对台湾的侵略1. 分赃的小丑:葡萄牙人在台湾的不光彩角色2. 疯狂的“马尼拉备忘录”:西班牙人的侵华战略3. 牛皮骗国土:荷兰人的东犯: B3 r6 U3 ]# u/ V
  4. 澎湖浴血:明朝收复澎湖列岛之战
* T$ _6 Y& f8 ^% u  N6 J  叁  血脉难断:台湾沦陷三十八年大史记
, _7 x  F0 T: Q+ Y6 E" Z- a# c  1. 从“汉奸”到“民族英雄”:颜思齐的争议人生2. 亮剑“海上马车夫”:郑家海商集团争锋荷兰3. 血洒料罗湾:郑家水师与荷兰舰队的碰撞
$ @- R5 K8 x: S5 T9 W  4. 海上丝绸路:台湾与明末海外贸易的“黄金期”
7 G# E& Z3 Z" ?' Q8 i9 l  5. “国姓爷”心中的一根刺:郑成功的青少年岁月肆  挥师东进:明末清初的收台战争% {0 l' i1 G$ h# p" N
  1. 分崩离析:清军南下时代郑氏家族的分裂& G& p" p3 S/ W& e
  2. 国破台湾在:郑成功的收台抉择3 r- Z. l8 W) u' S! [0 _
  3. 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人:郭怀一抗暴起义4. 鹿耳门作证:大明水师扬帆东进
: X6 u& \( V% T0 d2 A1 u0 m1 O  伍  天下一统:康熙时期的收台战% ?/ Z) v5 c" j) m3 i
  1. 近代台湾奠基人:被遗忘的台湾延平郡王郑经2. 难弃难离:清政府“纠结”的对台政策
5 M+ r. U8 e% L% B9 ^/ F; I  3. 天下一统:施琅收复台湾
" S$ _1 b' W# F2 j  精彩书摘# y  {' D6 @  u
  壹  倭刀沉沙:明朝台湾抗倭战争! _2 o3 s! b) O
  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作“夷洲”。那是公元227年,东吴国主孙权派大将卫温率水师万人东渡台湾,从此确立了台湾的归属。但那时候魏、蜀、吴三国正打得热闹,谁也顾不上台湾岛。隋唐时期,台湾被称作“流求”。那是公元607年至609年,隋炀帝先后派大将何蛮和陈棱东征台湾,终击败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可那时候的中国里里外外十分热闹,隋炀帝忙着修运河和征高句丽,忙来忙去忙出个“千古暴君”的名号。然后是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打突厥……属于台湾的“露脸”机会,是少之又少。宋朝时候台湾又被叫作“澎湖”。那是12世纪中叶,南宋政府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按照现在的说法,差不多是“乡镇级”编制。那时候,中国的半壁江山沦入金人手中。南宋小朝廷与女真铁骑打得激烈,从朝廷到民间的话题多是“光复河山”,小小的台湾“乡镇”,比起沦陷的“河山”,自然是微不足道。1297年以后,台湾又改名叫“澎湖巡检司”。当时的元太祖忽必烈两次派兵东征,平定台湾岛后,在当地设立“巡检司”,这是一个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以及征收赋税的军事机关,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级别,比起“乡镇级”虽然小有提升,但此时大元朝一统天下,蒙古铁骑傲视全球,小小的“巡检司”自然无法引起关注。5 u: l0 J  ^! {$ G6 v7 W  t
  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台湾,早在“跑龙套”的时候,就成了越来越多的沿海百姓向往的乐土。那年头外来侵略闹得最凶的是万里长城一带,“西方殖民者”们还在绕着地中海兜圈子,中国沿海除了个别海盗外,还算是风平浪静。从公元610年隋炀帝平定台湾开始,但凡是东南沿海闹个灾荒、出个战乱,便有人卷包袱跳船向东跑,先来到最近的澎湖列岛,渐渐地扩展到台湾本岛。登上岛后种两亩地,建几间屋。岛上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岛上的“少数民族”乍一看蛮凶,住久了却也好相处。小日子就这样愈发地滋润起来。到了后来,没灾荒、没战乱的时候,也有人往台湾岛上跑。聚的人多了就渐成规模,台湾的地位,渐渐地就从“乡镇级”变成了“县级”。特别是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两个时期,因为战乱的缘故,大批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的居民迁往台湾。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重新在当地设立“澎湖寨巡检司”时,统计当地户口,汉人已有万人之多。小小的台湾岛,在从三国至明初的一千多年里,在无数次的“跑龙套”中,默默地攒着人气,渐渐繁荣。
  l5 F: A4 |: x1 U  攒到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一声晴天霹雳,人气散了,繁荣没了,原本“跑龙套”的台湾,却从此有了更重的戏份。之后几百年的历史大戏里,它越发地吸引眼球,先是配角,然后是重要配角,最后成了主角,并且有了响亮而稳固的名字——台湾。; J$ y& a( F6 _0 m2 @! `# m% E5 d! j+ F9 k
  所谓的“晴天霹雳”,是那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轻描淡写的圣旨:“撤澎湖寨巡检司,所辖军民,悉数安置于漳、泉二地。”然后台湾当地汉人们就被集体“搬家”了。房屋全被拆毁,农田尽数荒弃,粮食财产能拉走的拉走,拉不走的一把火烧掉。随后又在台湾海峡“划线”,规定“片板不能下海”。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严禁沿海居民进入,违者举家严办。原本欣欣向荣的台湾岛,“一夜回到解放前”。当年的“乐土”,此时却成了沿海居民可望而不可即的“禁区”。
) \! V, ?- M. f2 e2 |  这近乎荒唐的“强制拆迁”,并非是彼时明太祖朱元璋的心血来潮。“晴天霹雳”的导火索,是一段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历史——倭寇入侵。/ J$ z2 P; B& E$ |3 l8 t. a
  1. 鞭长莫及:明朝中前期倭寇侵台全纪录
) b$ A- O; ?, j  说起倭寇入侵,那是从元朝中期至明朝末年,一笔绵延了二百多年的血债。2 M" I  i, C6 ]5 M5 m2 O, f7 N
  血债的源头在日本。从元朝中期开始,中国处于“天下一统”的状态,而日本却进入了内战不休的“战国时代”。“天皇”成了摆设,诸侯们割据一方,相互攻打。本身就穷,外带战乱,土匪强盗们更是“放了羊”,大批海盗结伙到中国沿海打家劫舍,这些人就是“倭寇”。他们穷凶极恶,每到一处都大肆烧杀抢掠。元末中国也天下大乱,各处起义不断,元军疲于应付,自然也顾不上海防。倭寇们打家劫舍变得更加容易。便宜占多了,不少日本诸侯也开始眼红,纷纷组织自己麾下的正规军来中国沿海“发财致富”,中国沿海的海盗们也纷纷与之勾结。于是从元末开始,倭寇侵扰的规模与破坏力都连年扩大,几乎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9 X# Q& o2 _2 A9 C4 r/ M4 x: N5 [
  台湾自然也难幸免,台湾岛位于日本列岛南部,对于倭寇来说本就是“近水楼台”。起先台湾少数民族多,经济比较落后,外带元王朝在澎湖地区有“巡检司”,经常截击倭寇海盗船队,“油水少”而且“风险大”,因此倭寇也就很少侵扰台湾。后来元末大乱,原本驻在“澎湖巡检司”的元朝军队,陆续被调回大陆平叛,所谓“巡检司”早就名存实亡。此时中原战乱不休,不少沿海居民纷纷迁至台湾避乱,人多了,经济也渐渐繁荣,“油水多”而且“风险性”低,倭寇侵扰也就越来越频繁。《元史》上关于倭寇侵扰台湾的第一次记录,是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数千倭寇窜犯澎湖列岛,毁弃元朝“巡检司”在当地的要塞工事,劫掠大批钱粮后扬长而去。此后,倭寇对台湾的侵扰便日渐频繁。% i* C7 a. W6 Z/ k/ t0 Y
  到了元朝末年,倭寇的“开工地点”又发生了变化。此时中国北方连年战乱外加自然灾害,“抢劫利润”大大降低,富庶的福建、广东等省份成了倭寇的首选,而台湾则是倭寇进入福建、广东沿海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台湾就要遭受“二茬罪”:倭寇来的时候遭一遍抢,倭寇在广东、福建抢完了,返航的时候还不忘再到台湾抢一把。有时候倭寇在广东福建碰了壁,更要回头在台湾“捞一票”。台湾,既成了倭寇入侵的“中转站”,又是倭寇劫掠的“重灾区”。" P5 U' ^7 \  i1 _1 g" W
  到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平定福建割据势力方国珍后,大批逃难到台湾的乡民闻讯纷纷返归大陆,见到明朝官吏后哭诉道:“我等渡海(去台湾)前遭兵祸,渡海后又遭倭祸,今终见太平也。”- b9 T( P  t. k2 z+ S4 V2 c
  他们并不知道,距离“太平”还早着呢。7 b: L# b& m  E+ y" b  f1 [$ T
  因为大明王朝建立了,“倭寇问题”却更复杂了。东南方面,被朱元璋平定的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等元末割据势力,都有大批残部流落海外,他们盘踞在东南沿海的海岛上,坚持与大明王朝为敌。这些当年和朱元璋争天下的“枭雄”们,如今成了杀人越货的海盗,偏偏他们又与倭寇相互勾结,甚至有不少人移居日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张士诚的旧部刘通、陈友定的旧部金子隆等人。这群人常年生活在东南沿海,对东南沿海各处的人口、地貌、城镇分布了如指掌,更兼戎马半生,作战经验丰富,而今摇身一变当了“二鬼子”,那更是相当有“敬业精神”。每次倭寇抢掠,他们都积极响应,辛勤带路不说,碰到明军更杀红了眼朝上冲,掩护“日本友人”撤退,可谓是“抢劫在前,分钱在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刘通就曾作为向导,引着数千倭寇在苏南、浙东一带大肆抢掠,史载“大掠五府,饱掠而去”。1 M! [: A& d9 i% g, \
  更可恨的是金子隆,此人早年就是元朝“澎湖巡检司”的一名水手,在澎湖列岛和台湾岛都曾生活多年,台湾的一草一木都烂熟于心。后来他跟着陈友定打水战,历经数战练出了卓越的海战本领。他的故主陈友定是被朱元璋杀掉的,所以他对明王朝自然怀有切齿仇恨。后来他逃亡到日本,摇身一变当了“二鬼子”,不但积极带领着“鬼子进村”,更帮倭寇训练水师、研发火器,特别是他对福建、澎湖、台湾岛的地貌情况非常熟悉,经常领着倭寇来此袭扰。一旦遭遇明军攻击,他就能想出坏主意,牵着明军的鼻子走,帮助倭寇全身而退。在倭寇内部,他成了身兼向导、军事科技顾问、狗头军师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明史》和《明实录》记载,朱元璋在位的头二十年间,倭寇对明王朝沿海的大规模袭扰共有七次,其中五次发生在福建、广东地带,全是拜此人所赐。而台湾,则成了倭寇入侵的固定“中转站”。根据当时明朝“闽浙巡抚”汤和的奏报,倭寇每次侵扰福建、广东地区,中途必定会去台湾、澎湖列岛补充淡水粮食,而这些地方兵少势孤,又兼移民众多,着实成了倭寇唾手可得的“肥肉”。这个金子隆后来索性改了日本姓,改姓为小山,可他当“鬼子”也不甘寂寞,又介入了日本九州当地倭寇内部的权力斗争,在内耗中被一刀宰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当汉奸总没有好下场。' j3 J3 u2 R! N9 O
  前言/序言+ c2 j; S8 m: t$ C( c
  前 言0 E! y. j, R* c- X' {5 S! m
  我们这本书中的故事,起点在公元1368年,终点在公元1683年。故事的主人公,叫台湾。故事的内容,是收复台湾。
7 z- M2 p9 n) x+ m0 U5 F1 H8 `  主人公是我们熟悉的名字,内容是我们熟悉的名词。熟悉的背后,却藏着一段遥远的陌生:在15世纪至17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这个如今越发牵连着我们情感的岛屿,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的分别与喜悦的团聚。在这痛苦与喜悦之间,是一场场接踵而来的侵略、灾难,是一代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所有的奋斗、牺牲,只为了一个传承到今天的朴素信念: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8 ~4 o: K, D" X/ v
  说到这个“不可分割”,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人们似乎都说得很多。但说得多,却未必就能懂得,简单的四个字经历了怎样漫长的沉积,又意味着怎样的沉重。
* Q' K3 u) Y2 b6 ~5 R; u  说到它的沉积,我们总是习惯追溯台湾的历史。如果仅仅按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台湾与大陆建立联系,开始于东吴孙权时代,距离今天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正开始设立官府,进行行政统治的历史,更是直到宋朝才开始,距离今天大约有一千年。对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虽然也算漫长,却也只是其中一段。但是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证明出来的历史,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台南发现的“左镇人”化石,距离今天有一万至三万年,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佐证,它与“元谋人”和“北京猿人”,都存在着传承关系。台湾东海岸台东县出土的“八仙洞遗址”,是台湾旧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见证,距离今天大约有七千至一万五千年,其文明被称为“长滨文化”,然而从其遗留的石器、角器等物件看,恰与大陆系统的砾石砍器文化息息相关。在台湾地区发现的古文明遗址,更与相邻的福建、广东地区出土的类似遗址有惊人的相似。考古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台湾旧石器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台湾“中研院”前副院长张光直教授更直言不讳:“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应该从福建省去找。”今天的台湾民间故事,仍然留存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有一个下地干活的小伙子,有一天在种地归来的路上,却突然遭遇到了地震,接着他看见自己眼前的土地剧烈地震颤,与大陆分割,竟成了海上一个岛,与望眼欲穿的家乡越来越远。这个小伙子就是台湾人的祖先,这个漂流而去的小岛,就是台湾。“无巧不成书”,在20世纪开始震动世界的“大陆漂移说”中,同样有这样的科学假说:台湾岛原本就是和大陆连成一体的,是在著名的“版块漂移运动”中,变成了今天的模样。美国科学家曾经按照地图的比例,用电脑将台湾岛与福建省做了一次“模拟重合”。实验的结果是,福建省与台湾岛之间的地形轮廓,完全可以拼接在一起。
1 Q. p. r' M* T( T! I  台湾的“不可分割”,其历史累积,并不是某朝、某个时间段才开始的;相反,更加遥远,起于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最早阶段,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开始,它就是我们民族躯体上的血肉。' m+ z+ e( ^  Q% G, r
  因为漫长的累积,所以有了它的沉重。虽然台湾有文献记录的历史,是从三国时期才开始的,但是东吴的史料告诉我们,早在孙权之前,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与台湾岛有过交往。秦汉时期,就曾有沿海百姓与台湾居民用粮食交换土珠、玛瑙等货物。在三国东吴孙权时代,卫温第一次率领“甲士万人”造访台湾。到隋朝时期,又有朱宽、陈梭等人以朝廷官员的名义巡视台湾。在这日益密切的往来下,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越发互通有无。宋朝的时候,在台湾地区定居的大陆百姓已经形成了规模。北宋时期,第一次将台湾的人口“编户”,隶属于福建晋江县管辖。这是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府衙的开始。到元朝的时候,更是开始驻扎军队、征收赋税。从千年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看,如果说最初的台湾,只是我们这个民族躯体上普通的一部分,那么到了14世纪,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血液输入进来,日益茁壮。它“不可分割”的地位,在这个大趋势下越来越重要。# U4 n$ ^3 u* C' \3 ~
  然而台湾命运的挑战,也正是在这时期开始了。自14世纪,正是人类进入“航海时代”的前夜。波涛万里的航船上,承载着外来的野心家们。他们一次次越洋而来,造访中华。台湾,作为中国东海的珍珠,自然引来了无数垂涎。它太美好了,美好得有无数人要争抢到它。暴风骤雨的灾难,自14世纪的倭寇之乱开始,一轮轮接踵而来。然而纵然伤痕累累,纵然血雨腥风,纵然分分合合,却有那么多的人,愿意舍生忘死地保护它。拜他们所赐,有了我们这本书的故事:从明至清,在人类大航海殖民时代下,一轮又一轮可歌可泣的保卫台湾、收复台湾的历史。一切,还只为了那个朴素的愿望:不可分割。
6 w, t' C5 @' K0 m9 d- x: s1 s$ a  以“不可分割”的名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三百多年前那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笔墨。同样以“不可分割”的名义,有了我们今天的这本书,在台湾依然牵连着我们情感的今天,真实地再现祖先曾经走过的那一段道路。
7 c( a0 r5 H* |% Z1 h% K) a. [! u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1 `; s+ p7 R# D' Y4 ]0 N
! g; f  b/ [$ M!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3

dcf730318 发表于 2019-6-28 13: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风云(1368 —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
' s% W. n# _0 ?+ Fhttps://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24" f7 Z$ ?  `6 {4 Q; H6 s) }! w
(出处: 与你共享高清PDF)
! X- G. @6 R1 J' i! o1 N9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7

帖子2235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