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理想国外文纪实002: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复制链接]
  • 地区:欧美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2.7M
  • 时间:
  • 类别:读经典
  • 价格:免费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编辑推荐
2 d5 H, m$ F* x  理想国外文纪实002,普利策奖非虚构图书,牛津大学项飙教授专文导读,理解贫穷、住房问题的必读之作。
9 O8 I( V( d  i; I2 K  《扫地出门》聚焦愈演愈烈的住房危机。来自美国底层的真实故事,也是我们亲历的现实——社会学人沉寂数年卧底贫困社区,用掷地有声的访谈资料和田野笔记,掀开那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有一方屋檐能遮风避雨已不再是天经地义;一旦被扫地出门,许多家庭的下一站就是收容所、废弃的空屋,甚至有人流落街头。
6 s8 \: M) v6 z% ~' ~5 h4 A; r  直击被驱逐者的生存状态,为一瓦栖身,在苦与乐中斗争——不找有钱的亲友帮忙(保留这些人脉以备不时之需),却常常与陌生人互通有无;拿一个月的食品券换吃一顿龙虾大餐,剩余时日要饿肚子也在所不惜——精打细算的理性于他们毫无意义,被驱逐者自有统筹安排的策略,为下一个随时会出现的危机留一口气。2 V$ ~7 S$ H% Q. d: E+ Y6 S
  对驱逐现象的系统性反思,向贫穷、住房问题发拷问——因为驱逐,房客的生存底线不断被突破,为房东的“烂房”带去了数额不菲的租金收入;因为驱逐,一些人的困顿贫穷,转眼成了另一些人暴利的源泉——在房东、房客、国家政策、私人住房市场的关系蛛网中,究竟谁在获利?谁又该为贫穷负责?4 h' b; ~7 D7 {0 y
  打破学术著作的金科玉律,以非虚构的面貌走向更广大的读者群——这里没有理论假设、没有结构框架,甚至鲜有概念;学术作品中常见的内容,比如文献回顾和数据陈列,也都隐身于脚注间——相反,这是一部深度的纪录片,从一个场景推移至另一个场景,将人物的表情语气、所感所思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6 X' A7 |, R6 k
  内容简介- }3 T1 S4 G$ w5 s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马修·德斯蒙德决意深入贫困社区,一探问题的核心。
5 U% y- h; G. V- |0 F2 D0 R* ~  2008年5月,德斯蒙德住进了密尔沃基南部的一个拖车营。同年9月,他搬至北部旧城区的一处出租房。当时还是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德斯蒙德笔耕不辍,记录濒临被驱逐群体的日常生活:他们与蛇虫鼠蚁比邻,家中的水槽长年堵塞,暖气电力说停就停。房客们使尽浑身解数、把绝大部分收入用于交租,却依旧阻止不了跌至绝境的命运。
! a+ f  Z  y# U& J# M, L  在这本精彩却令人心碎的作品中,德斯蒙德带领读者走访了密尔沃基的贫困社区,娓娓道来八个在绝境边缘的美国家庭的故事:阿琳是一位单身妈妈,在为一间破败公寓缴纳房租后,每个月只剩二十美元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拉马尔是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肩负照顾整个社区的男孩的任务同时,还要替房东打工偿还债务。司科特则是一名心地善良的男护士,药物成瘾让他丢了工作,也失去了栖身之所……读者将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见证匮乏者拒绝屈从的优雅身影。这是一本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c" x; X6 V0 L
  作者简介2 f) @3 D- @4 r3 P) z3 Q' r9 Z' g
  作者介绍% B* r  o- Q! u' c- X7 |  K
  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 x( W+ R5 I4 t- x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曾任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 |8 ]' E* d: d1 K  作为一名民族志学者,德斯蒙德关注居住正义、城市生活、底层剥削等议题。已出版作品五种。他的研究曾获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资助。他的文章常见于《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8 i' L8 l/ b' @( w4 E( k
  2015年,德斯蒙德凭借对驱逐议题和住房政策的出色研究,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2016年,他被评为“影响全美政治议题的五十位人物”之一。9 o' X1 M) T, h) G
  译者介绍# V8 l. X, o! j7 x
  胡谆
7 x( c% H  s: u" X  M  台湾中正大学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翻译硕士,专事翻译。译有《香吉士一家人》《嘉年华的诞生》《漫游欧洲一千年》《心碎史》等书。
- |" B6 v3 [. t4 g( t8 @  郑焕升" W3 }* d+ v. B* w6 L7 o# I
  教育界的逃兵,翻译的志愿役,喜欢看书、堆书的译者。译有《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来》《是设计,让城市更快乐》《全面失控》《普罗旺斯1970》等书。
+ |: F$ F- N9 |9 |' q" Y  精彩书评. Q1 J+ h7 F6 o$ S7 _3 n  G7 I
  若想了解导致贫穷的问题是如何盘根错节的,不妨读一读这本关于密尔沃基驱逐危机的作品。德斯蒙德形象描绘了美国贫困人口的生活群像。相较我读过的其他书籍,《扫地出门》使我更清楚地理解在美国做穷人是什么滋味。——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这部敏感细腻、壮美到令人心痛的民族志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美国的贫困问题——连有个栖身之所都成了一件难事。——罗伯特.帕特南(哈佛大学马尔金公共政策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扫地出门》论述了一场迅速卷席美国的严重经济困境。马修.德斯蒙德对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居民的生存境况和被驱逐经历的描写不仅会让普通读者目瞪口呆,还为城市贫困问题方面的专家拓宽了研究视角。——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美国社会学协会前主席)《扫地出门》凭借其深度的研究,揭示了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以来大规模的驱逐现象与贫穷之间的关联:贫穷,不意味着会被驱逐;而一旦被驱逐,人就会越变越穷。——2017年普利策奖非虚构图书颁奖辞目录, I9 n! g$ x: Y$ L; a4 ?! p
  作者笔记
! y' F. H6 ^6 L+ l; r7 Z4 E  主要人物关系表
) {# B3 F" \- V  K% g  序曲:冷冽之城( Q1 ?0 t1 q: `3 r6 ~6 m% y4 b  N
  第一部分 房租
& A. q3 Y% h+ @$ Z6 h. j  Chapter 1 房东这一行5 s4 `6 Y4 y1 ?* @  Y' k- o0 w
  Chapter 2 凑房租6 K# C0 H$ ~  ?- n" h- t
  Chapter 3 热水澡
% ]/ i9 w7 y$ I$ ?! H8 B  Chapter 4 大丰收+ b2 Q* O8 e2 j2 H
  Chapter 5 第十三街
2 A9 P: c% e7 Q, G1 h9 Q" m& v+ s  Chapter 6 鼠窝8 q# r2 C, \; ^+ U( T  ]. P; _
  Chapter 7 病号* p( R. I+ d/ {+ m% J
  Chapter 8 400室的圣诞节
& y! T/ [. P9 H' A' d8 |# Y2 M  第二部分 驱逐
: a7 d" |3 e  w. q* t1 Y  Chapter 9  外送服务, |. H2 E7 w  X9 u8 N" K  p- o! t
  Chapter 10 随叫随到的瘾君子& [) J4 W4 N& J0 Z4 c5 c; e
  Chapter 11 贫民窟是个好地方; ^9 v& J* h0 i. q7 m4 I' ~$ N
  Chapter 12 “一次性”关系. t* o2 B, w0 X2 l5 Z, w0 m
  Chapter 13 E–24号拖车
2 F- x/ k3 R, t! ^5 u  Chapter 14 能忍则忍
3 M0 k( B% q$ B  Chapter 15 妨害行为1 X' `5 l( ~3 R0 o' |$ I7 m) c
  Chapter 16 雪地上的灰烬
/ z; v- @2 L: K7 T3 c, ]. Z0 s; U  第三部分 后来
* Q3 I9 I5 U% Y2 @  Chapter 17 这就是美国) y$ ~0 n7 i4 b. ?/ _
  Chapter 18 用食物券买龙虾* z1 H* Z2 G: r( L, N' N# `- j. }* w
  Chapter 19 小不点
. M9 c2 R+ l9 C/ v* n8 o- k  p- Z  Chapter 20 没人想住在北边) B6 h4 G, ~: z5 a5 u6 t! O
  Chapter 21 大头男婴6 ?# k1 k) b( }7 t
  Chapter 22 如果他们要处罚妈妈
$ l# Y1 W6 z7 s6 d. X# x3 x$ L  Chapter 23 宁静俱乐部. J! v9 w6 _; K* r* i% \2 O
  Chapter 24 永无翻身之日
6 R) g7 x, f( \2 e& w  终曲:家与希望
, |/ v7 n# {/ O& l& G  关于我的故事—研究始末与回顾
0 ?; i7 w* k7 I+ h4 @/ P  致谢
7 m# e# g9 O" `# K. g  精彩书摘. h$ \, N5 Q" o
  序曲:冷冽之城
$ c! ^$ J! N. Y; e7 Z1 l3 C  乔里和同辈的亲戚小孩挖地上的雪,搓成雪球朝经过的车辆扔去,乔里所在的街角位于密尔沃基县的中偏南部,车辆行经第六街,街道两旁是低矮的双联式公寓,公寓的门廊前有台阶,台阶向前延伸至人行道布满蒲公英的一边。往北行的车辆前方是圣约沙法特大教堂,教堂的圆顶在乔里眼里像巨大的马桶吸盘。时值2008年1月,那是密尔沃基有史以来雪下得最凶的冬天。时不时有车子从第六街转入亚瑟大道,却发现自己成了雪地里的瓮中鳖。该男孩们出动了——乔里攥了个格外结实的雪球,朝一辆车扔去。车子倏地一停,一名男子跳下车,男孩们旋即冲进乔里和母亲阿琳、弟弟贾法瑞同住的公寓。门锁是个便宜货,男人踹了几下门就开了。不过他什么都没做就悻悻离开了。可事情尚未结束,房东发现被破坏的门后,决定将阿琳和她的两个儿子逐出家门。就这样,母子三人将要告别这个住了八个月的家。& m' T# _7 T( Q9 ~/ @5 I5 f
  搬家期限的最后一天,外头天寒地冻,阿琳再不走,房东太太就会把治安官找来。配枪的治安官会带领一票穿着靴子的搬家工人上门,还会出示一纸法官的命令,告知这里已不再是她家了。阿琳有两个选择:卡车或者路边。“卡车”是指她的东西会被装进一个18英尺(5米多)长的货车,清点登记后放入保税仓库。进了仓库,她得另掏350美元才能拿回自己的家当。她哪有350美元?所以她选了“路边”,也就是看着自己的全部家当统统被搬运工堆在路旁:几张床垫、一台落地式的电视机、一本《不要惧怕管教》、一张漂亮的玻璃餐桌和尺寸合宜的蕾丝桌布,还有她的假花盆栽、几本《圣经》、冰箱里切好的肉、浴帘、贾法瑞的哮喘雾化机。- a/ m# t5 c) n" D0 Z  B
  阿琳带着十三岁的乔里和五岁的贾法瑞住进一家游民收容所,大家都管那里叫“旅馆”,因为这样父母就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今晚要去住旅馆”,听起来像是住进了某间汽车旅馆。事实上,要不是因为挂着那个“救世军”的招牌,你还真会以为这是间汽车旅馆。阿琳在这个有120个床位的收容所住到4月,直至她在密尔沃基北部以黑人为主的旧城区找到房子为止。她的“新”家位于第十九街和汉普顿街口,离她儿时的住处不远。新房子的窗框与门框宽厚,原本漆成了肯德尔绿,但年久月深,油漆早已龟裂斑驳,木头的边缘裸露,看上去宛若一座迷彩屋。曾经有人尝试要把房子漆白,但半途而废,房子的一大半继而没被漆到。在这里,没有自来水已是家常便饭,所以乔里常得用水桶清理厕所里的排泄物。不过阿琳喜欢这栋独门独院的宽敞房子。“那里不吵,”她回忆道,“而且一整套才租525美元,楼上两间房,楼下两间房。我超喜欢那地方。”
; z6 t8 d. `( f6 V4 S7 A  a  几周后,市政府判定阿琳超喜欢的这个地方“不适宜居住”(unfit for human habitation),勒令她搬迁。这栋房子的门窗被绿色木板封死,房东也收到了罚单。阿琳只得带着乔里和贾法瑞往更靠旧城区的地方搬。这次母子三人来到阿特金森大道一处邋遢的公寓社区,很快她就听闻此地是毒贩的天堂。阿琳很担心儿子的安全,尤其是乔里:这个肩膀松垮、有着胡桃般褐色肤色的男孩儿,脸上总挂着微笑,而且来者不拒,遇到谁都能聊两句。
4 T: z! g8 V# N; V! b' B  阿琳在阿特金森大道挨了四个月,度过夏天,然后才搬到将近两公里之外第十三街跟基辅大道交叉口一栋双联式公寓的底层。阿琳和儿子徒步把东西搬了过去,开灯前她紧张到不敢呼吸;直到灯亮了,她才笑着松了一口气——这下子她可以靠别人付的电费撑一段时间了。客厅窗户上有个拳头大小的洞,前门得拿一块丑丑的木板卡进金属凹架才能锁上,肮脏的地毯藏污纳垢。不过优点是厨房空间很大,客厅的采光也不差。阿琳拿了块布把窗户的洞塞住,接着挂上了象牙白的窗帘。# [* Y& I$ Z( d/ `& L2 s% {
  房租是一个月550美元,不含水电及燃气。对美国第四穷城市的底层社区来说,这算是2008年两居室的行情价。阿琳找不到比这儿更便宜的房子,或者应该是比这儿更便宜而且还能住人的地方。再说,大部分的房东看她带着两个小孩,也不愿意把小一点的房子租给她。阿琳每个月可以领628美元的社会福利补助,光房租就占去了88%。她或许能够撑过这个冬天吧,熬到番红花和郁金香从融雪的大地冒出头来。春暖花开,那是阿琳最喜爱的季节。
  \5 @& c) r" U1 u. r  外头响起了敲门声,上门的是房东谢伦娜·塔弗。谢伦娜是一位身材娇小、顶着波波头、指甲修得漂漂亮亮的黑人女性,这会儿她带来了大包小包的食品杂货。她自个儿掏40美元买了一些东西,其余的则是在食物救济站领的。她知道阿琳会需要这些。5 H6 W* ^9 @6 A  X
  阿琳谢过谢伦娜,关上门。好像有了个不错的开始。! U  ?% b& k3 E/ ~3 Y1 G/ U
  从前,即便在美国城市里最荒凉的区域,驱逐房客也是非常罕见的,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众怒。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期间,虽然被逐出家门的户数跟今日相比不值一提,但还是发生了驱逐引起的暴动。1932年2月,纽约布朗克斯区有三户人家遭到驱逐,结果社区的居民群起反抗。对此,《纽约时报》评论道:“可能是天气太冷了吧,现场抗议的才一千人。”有时邻居们会直接杠上联邦法警,一屁股坐在被驱逐家庭的家具上,让人想搬都搬不走;有时他们会无视法官的命令把当事人的家当搬回去。联邦法警本身对强硬执法也拿不定主意,他们不觉得身上的警章和枪该用来对付老百姓。/ w1 H- m& `' g& Z4 _) U
  到了21世纪的今天,治安官之下有一个个小组,他们的全职工作就是执行驱逐和发布止赎令;有的搬家公司专接驱逐案子,员工从周一到周五都不得闲;还有上百个公司四处挖掘数据,制作房客筛选报告,列出租客过去的驱逐记录与法院档案,将资料出售给房东。) t6 w# S2 N/ G9 `
  现今的房屋法庭人满为患,特聘法官被逼着在走廊上或塞满旧书桌和破档案柜的临时办公室里处理案子——但会去出庭的房客少之又少。对于轰隆隆的卡车引擎声、大清早传来的敲门声,还有街边一整排自己的锅碗瓢盆,低收入家庭早已见怪不怪了。
5 R/ i# _! K  K0 ?: E/ F, A' b3 |& A  许多家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收入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与此同时,居住成本却一路飙升,今天美国大多数贫困的租房家庭得砸超过一半的收入在“住”这件事上,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家庭要用七成以上的收入支付房租和电费。每年因为缴不出房租而被扫地出门的美国国民,数以百万计。密尔沃基的租房家庭不到105000户,房东却想得出办法每年驱逐大约16000名成人和儿童,相当于每天都有16个家庭经由法庭程序被驱逐。不过,比起走法院这条路,房东其实有更省钱省事的办法让租房家庭离开——有些房东会直接拿出200美元打发房客,叫他们在周末前搬走;有些房东会强拆房门,让人住不下去。密尔沃基半数租房家庭经历的“强制性搬迁”都发生在法律无法触及的死角,属于“非正式的驱逐”。如果把各式各样非自愿的搬迁全部算进去——正式的、非正式的、房东的房子被查封、房子被宣告为危楼等等——你会发现从2009年到2011年,密尔沃基每八名租户中至少有一名经历过强制性搬迁。% v: n" _# b# N
  说到被逐出家门,密尔沃基并不是特例。将镜头转至堪萨斯城、克里夫兰、芝加哥等其他城市,驱逐的数据同样相去不远。2013年,全美每八户贫穷的租房家庭就有一户没办法付清租金,认为自己不久就会因此遭受驱逐的家庭比例大致是1/8。尽管这本书的背景是密尔沃基,里面的故事却是整个美国的缩影。9 b: D! _9 D9 ~- l9 R* }
  本书记录了八个家庭的身影与足迹——有黑人家庭,有白人家庭,有人携家带口,有人孑然一身——所有人都被卷入驱逐的风暴中。扫地出门的情况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牵涉其中的不只是房东和租户,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旧爱新欢、法官律师,甚至毒贩和教会长老。驱逐连带的后果不容小觑:一旦没了栖身之所,许多家庭的下一站就是收容所、废弃的空屋,甚至有人会流落街头。抑郁和疾病随之而来;一个个家庭被迫搬至危险的治安死角,住进条件更差的房子;街坊邻里的根基被连根拔起,社区轰然瓦解;年幼的孩子们成了无辜的受害者。驱逐让我们看到了人在悬崖边缘的脆弱与无助,也让我们见证了生而为人的智慧与胆识。" U8 y. K' X# l$ Y
  对越来越多的家庭来说,有个屋顶能遮风避雨已不再天经地义,而这正是美国现今最亟须面对与处理的问题。认知居住问题之普遍及其影响之深,将改变我们看待贫困的方式。过去几十年,我们眼里尽是就业、公共援助、养育子女与监狱人满为患等问题,我不否认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议题,但根本问题似乎被遗漏了:有多少贫困的成因与居住问题绑在一起?破落社区的居民不见得跟帮派分子、假释官、老板、社工或牧师有所往来,但他们的生命中(几乎)都会有位房东。
1 L. f! {( W& M' h# r  l, l6 n. O) P6 G) w' V! |
" |* ~0 w  \4 ~9 c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PDF( m: [1 e/ N. w$ b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X6 J0 y" r* I0 x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EPUB
4 Q3 {! C/ U  G2 ]( f+ [4 {$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 {6 A4 _' m: H, x3 X4 G1 y7 W7 t: D) d: ^2 ~9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8

sunqingxia2010 发表于 2019-3-26 0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ehethegreat 发表于 2019-4-2 1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thks a lo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andy 发表于 2019-7-12 09: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rio99 发表于 2019-7-12 17: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理想国系列普遍质量都不错,这个题材也挺感兴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ldshendong 发表于 2019-7-12 17: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国外文纪实002: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dou 发表于 2019-7-13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图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cf730318 发表于 2019-7-27 12: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国外文纪实002: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9 V" O) g. j! S
https://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789 d  Q! A: X6 R! Y
(出处: 与你共享高清PDF)6 A' V0 j/ j+ |* N. m#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7

帖子1653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