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Human Gene Editing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8-11-29 20: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百度  谷歌  搜狗  360搜索 
  • 地区:欧美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
  • 时间:
  • 类别:科技前沿
  • 价格:免费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编辑推荐3 w8 T% P; p: `+ P% w& n/ A
  l 湛庐文化生命科学书系又一重磅新书!
% S( u/ i  |8 `7 y% ]  l 听会讲故事的科学家讲前沿的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感受科学研究的磅礴气势和能量。3 Q$ R6 T. S  b; I' ]; r1 x) e; h' Q
  l 趣味与知识兼备,前沿与实用相融。0 z+ V4 h( X: w1 j0 e! Q- c1 r
  l 实业精英,科普达人,畅销书作者 各界人士倾力推荐l 手绘插图,精心设计,四色印刷,用纸考究,装帧精美。* i2 j9 W6 k0 L- l' {- f, V
  l 湛庐文化出品。
5 g! K/ w: r) z7 c9 N3 q/ ^: D  内容简介: C. L. V' D" G0 V5 B
  这本书从孟德尔神父的“豌豆试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学讲述手法,在全书中埋下层层伏笔,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学之树下摇着扇子对基因编辑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其内容之深入浅出、讲述手法之驾轻就熟,令人手不释卷。
9 @  D* y" w7 l. c7 [% a) i0 a8 A1 Y* P  一本细致讲解生物学热门进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读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妙“小说”。  z. v" A0 k  B' e4 l
  打开基因科学深奥的硬壳,展现人类探索自身的的历史进程,从分子层面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7 ~& H+ @- o9 D) [' Z- z3 p
  作者简介; z- f" R- y( f( n
  王立铭7 X8 [0 X6 w- ?5 n" F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研究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的神经生物学原理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e3 {' J8 c" ~" y9 ~: n+ h: w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回国工作以来,已获得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浙江省千人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在业界知名期刊如PNAS,eLIFE,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论文。
3 {, a2 {5 c- t0 D! Q8 E9 f1 y! e  先后获得吴瑞学会颁发的“顾孝诚讲座奖”,香港求是基金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等奖励。0 n, l' t3 i: i! `/ Y/ y5 q! U
  热心科学传播,自称“科学启蒙主义者”,利用各新媒体平台发表科普文章、视频和演讲。知乎大V、《知识分子》签约作家、科学队长。曾获果壳“菠萝化学奖”。) l& d: }0 T6 L7 R% w7 f
  著有大众科普畅销书《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 h3 G+ V) o" z7 {/ n, g$ e  目录
5 u( Q; v8 z) P" [% j# ?  版权信息
) z+ C, C1 f* u) M- y  赞誉
( F: t8 }& ]5 `; w* W  推荐序一 科学的故事之旅0 C& w6 M) P& X- ^4 X- R2 s
  推荐序二 好科普如清泉
, Y1 E5 D. J/ j- _1 p  前言 基因编辑:连接历史和未来
1 S/ e4 p/ {5 L- b% Y- S  01 基因的秘密. v: y: ^" U+ ^3 l+ k; |
  达尔文的麻烦6 p% @6 s+ o  n6 {
  种豌豆的神父8 S7 Q3 d9 o& a9 N* u+ M
  围猎遗传因子
. r: S5 [# m+ b# T% X  双螺旋
! N; P, o$ L0 Z/ M4 ?$ _( L5 N  中心法则
7 v6 W' a1 |% z2 k  02 给基因动手术
" F- U) `8 K& w( }/ ^' e& i9 f  让人生病的基因8 O6 Z4 L7 \. |
  基因入药7 C# E6 L! \: _
  成也病毒,败也病毒
# r0 ?0 ?' `) W4 W; [) Z  绝望后的希望% B1 x) ~  d* s6 E
  03 黄金手指
% u) d4 N8 s0 S% ?  “缺啥补啥”遇到的新问题
& B: _. h1 K; v  A  里德先生的烦恼* F" C' p/ T( J0 v5 ^
  基因组手术三件套. ?3 C/ F$ o+ C
  20年的独角戏
4 a# `2 ^8 @) a  X0 u" v  04 编程时代% C7 Q# W3 D6 Q. ~; p6 y. ~" k9 B" F7 O
  开源破牢笼
" U4 y  H' g. m% j+ N. U) F  “神话”蛋白$ j8 u' j5 a/ |+ m: H
  颠覆和被颠覆9 k; \$ j$ T3 M8 P! A7 S9 L. S9 k0 w7 Z6 E
  超轻量级选手% m! o% r, \' R$ e& J- g9 c' w) l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G2 ^" z% B! [( {( y  G
  05 未来,和未来的未来
1 h2 {$ p+ |' X( W3 J  意想不到的突破/ r4 u, B9 G0 p) b6 a) {' j
  基因编辑进化论
- w$ E3 t/ Y- t2 W  未来的未来
8 G0 h5 _) O8 J* T  未雨绸缪:伦理还是监管! B% q( ^0 [' O3 m$ A  b4 F
  后记
/ u/ O& p7 K% O" x  参考文献! z( ]1 }8 h6 w' {
  媒体评论
6 M: ?5 A2 g$ P# h$ D7 P" f& I  人类历史上伟大、美妙的故事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深幽、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这本书正是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它打开了基因科学深奥的硬壳,用清晰生动的文笔,把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曲折而震撼的发现之旅,让我们从分子的层面重新认识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 _4 b) g
  ——刘慈欣(2015 年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不断需要向领域外的人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因为困惑于如何脱离开晦涩的专业术语、在短时间内传道解惑,所以自私地期待有懂行的科学家愿意跳出来布道。惊喜地拿到王立铭的书稿,作者果然是难得的会用“人话”讲故事的高手。作为本领域的从业者,我可以津津有味地通读下来,相信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非专业的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这本趣味十足、深入浅出的好书,全面了解基因编辑领域甚至整个分子生物学科学史。/ E8 Z! m& H0 p: W0 V# E' ^& u
  ———— 魏文胜(北京大学教授,基因编辑专家)科学认识世界,技术改变世界。科技工作者正如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一般,孜孜不倦地为人类争取对命运认知和选择的权利。今日大家习以为常的种种物事,无不凝聚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也正是我们的璀璨文明存在的根据。然而,也许正是因为容人慵懒的便利和信息的爆炸,科技普及,让前沿科学走入公众视野从而被正确感知和支持也越来越困难。生命的复杂性又使得生命领域的科普尤为不易。基因,这一耳熟能详的词汇,恰恰又常被误读和误解。我们常有“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无奈,更有生命因受误导而无谓牺牲之后的叹惋。而立铭的新书,再次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科技普及的精要:科普并不仅仅要用“信、达、俗”的语句传播知识,更是要用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技术态度和造福社会的人文关怀来感染每一名读者,让他们能够一起成为“天火”的人间使者。让我们一起阅读本书,去沉浸在从基因的发现到应用这段理想与现实冲突,机遇与实力交织的历史;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一起去看未来。
; l3 s1 O& c% J3 @# I0 B% i  ——李英睿(碳云智能首席科学家)
( ^7 M6 D. g# |" C9 x  作为生物科研工作者,基因对我而言,就像生活中的阳光和水一样熟悉。但读完这本书,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立铭是一位优秀科学家,也是一位很会讲故事(八卦)的人。相信很多人读完以后,都会像我一样,为漫漫历史长河中,科学研究带来的那种磅礴的气势和能量所倾倒。2 u$ C8 ~' H1 y; y* U8 M
  ——菠萝(癌症科研专家,科普达人,畅销书《癌症·真相》作者)这是一本严谨的科普作品,但我看的时候总有一种读修真小说的感觉。它真实记录了在基因编辑领域,人类是如何一步步突破障碍,参悟大道,由凡人向神灵转变的。
- D: _" W( H/ N3 }6 L1 m' |  ——烧伤超人阿宝(微博名人,科普人士,《八卦医学史》作者)收起全部↑- a( t8 _& f9 v; F$ ]0 r( u; i
  前言
, D  d! X5 i: G& a& s  推荐序一 科学的故事之旅
) b1 g) c! m; j( j5 {  2016年雨果奖获得者( j+ h; M. h- ], F
  《北京折叠》作者
9 G1 d* _) J5 R* K  郝景芳: B) s1 U6 g  m9 d1 H/ P
  立铭的书稿给我寄来一段时间我才开始读。忙碌的生活头绪众多,不大有时间阅读科普著作。但是当我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放不下的感觉。原因无他,立铭是把科学之旅写成了一本小说。
% W% T% k  r! g1 [  这本“小说”的起承转合是这么跌宕起伏,中间的一些段落就像电影中故意设置的高潮低谷——基因修复手术成功的普天同庆和后来两起事故的巨大悲剧,一起一伏,令人错愕深思。这样的书写一方面是增加阅读的趣味,另一方面是让人忍不住思索:如果有强烈的副作用,一项好的科学尝试还应该进行下去吗?如果有风险,谁来承担风险的后果?好的科普著作最重要的一点特征就是引起思索。一本书有没有给读者留下问题,比它有没有给读者留下知识更重要。立铭的书无疑做到了这点。在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科学艰难的前路探索,有突破和狂喜,也有犹疑和后撤。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始终带着对生命的问题前行。
: H& A3 d' d. V6 B  i2 \4 [% S  这本“小说”也非常善于埋伏笔和抖包袱。先是留一个巨大的难题:基因修复如此之困难,什么样的设备能做到?然后让神秘武器登场——神奇的“黄金手指”锌手指蛋白。先将神秘武器的作用讲得洋洋洒洒,此时话锋一转开始讲30年前的故事。任何读者此时都按捺不住想要急切往下翻。这是说书人最常使用的卖关子的好办法,立铭在科普著作中运用得驾轻就熟,让一本知识深奥的科学书呈现出大树下摇着扇子讲故事的悠悠然。6 O" p- y, H5 N7 c
  这些特征注定了这本书是好看的。而其中涉及的前沿知识又注定了这本书是实用的。当前基因技术是这么火热,无论是什么样的科技新闻都能天天读到:人类即将攻克癌症了、人类即将长生不老了、人类即将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智商了……所有这些绚烂得不可思议的设想,有哪些不切实际,又有哪些唾手可得?在一个公众号文章铺天盖地而又难以分辨真伪的时代,在一个信息如海洋但是伪劣信息鱼目混珠的时代,在一个张口唬人很容易知识变现的年代,能踏踏实实言简意赅地书写可靠的知识,已经不仅仅是实用,甚至可以说是良心。立铭的这本书是有良心的信息源,看过了这本书,可以省却大量阅读芜杂文章的时间。
( \& l! N2 w5 Q1 ]& f2 C* X  任何时候,接近知识源头的信息都是最宝贵的。一般的科学家很少会自己写科普,科普作者很少兼任科学家。立铭作为浙江大学的优秀青年学者,既是一线前沿的生物科学家,又是难得的亲历亲为的写作者。仅仅就这一点而言,他笔下的生物研究领域,就比道听途说的知识写作多了许多信度。而他能从局内人的角度,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探索的曲折历程写清楚,无疑给了我们这些门外汉难得的一窥究竟的机会。
! l: C2 [# S" c: ?/ J  在这个人类生命即将被改写的重大历史节点上,我想你不该错过这样一本书。3 u' B( ]$ D6 `, W
  精彩书摘
; D% Y$ D0 u1 O3 H  达尔文的麻烦
$ i( C% b0 k  e  W  “遗传”,听起来是个人人都能理解的科学名词。中国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英美人说“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些俗语里反映的生物代际之间的相似性,就是遗传。其实从这几句俗语就能看出来,先人们大概早就发现,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不管是生物的外形、行为,还是性格,这些性状都能在一代代的繁衍中顽强地延续和保留下来。
# |5 B- T+ ^8 x. V3 t  实际上,早在人类文明开始之前,人类就已经充分——尽管也许是下意识——观察到了遗传现象的存在,甚至已经开始利用遗传规律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a1 P5 M) W+ t
  现代人类的祖先可以追本溯源到数百万年前的非洲大陆。2015年,古生物学家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下颌骨化石,将人属生物出现的时间又一次大大前推至距今280万年前。在200多万年的无尽岁月里,先祖们在非洲大陆上采集植物果实、捕获动物,过着靠天吃饭、随遇而安的日子。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在距今十几二十万年前。那时,现代人的直系祖先——人属智人种——出现在非洲大陆,并且很快一批批地走出非洲,在全世界的各个大陆和主要岛屿上开枝散叶,也把采集和狩猎的固有天性带到了世界各地。在那个时候,还压根看不出我们这些身材矮小、面相平凡的先祖会在日后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
1 r& y  w1 P% `. y3 r  然而,就像突然拥有了某种未知的魔力一般,差不多从10 000年前开始,在世界各地快乐采集和狩猎的智人先祖们,几乎在一眨眼间就改变了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开启了农业时代,也最终催生了今天建立在发电机、汽车、互联网和生物技术基础上的全新人类社会。而这一切变化的开端,就是祖先们对于遗传规律的利用。4 }# z% q1 a1 L0 _
  在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对此有着生动详尽的讨论。就在人类先祖走出非洲的必经之路上,地中海东岸生长着繁茂的野生小麦,它们的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淀粉。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当生活在中东新月沃地的人类先祖们在偶然间发现这种植物后,一定会如获至宝地将它们作为日常采集和储藏的对象。对于先祖们来说,这和他们数百万年来在非洲大陆进行的日常采集工作并无分别。
4 R4 H+ a$ X& B+ [& [  但是如果先祖们想要把这些野生小麦挖出来,栽培在自己村庄的周围,为他们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就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野生小麦的麦穗会在成熟后自动从麦秆上脱落,将种子尽力播撒到周围的泥土里。这是这些禾本科植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性状之一,但这也使得人类先祖想要大规模收获小麦种子变得非常困难。毕竟,总不能一天到晚盯着快要成熟的麦穗,在它们刚要成熟尚未脱落的短暂时间窗口里眼疾手快地收割吧?/ |" q# n% W) x' H/ k) i
  后来,在某个不知名的具体年代,生活在中东地区的远古居民们无意间发现了一些偶然出现的遗传变异小麦。这些小麦的麦穗即便成熟以后,也不会自动脱落。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如果这些变异小麦出现在野外,将注定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它们完全无法通过脱落的麦穗散播自己的后代。但这些变异植株对于我们的先祖们来说却无比珍贵,因为这样的遗传突变小麦会大大方便他们在固定时间大批收割麦穗、储存麦粒(见图1-1)!
; O+ s. x/ [% Z' \' @  更要紧的是,先祖们一定也在无意间发现了遗传的秘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这些仿佛是上天赐予般的神奇的小麦种子,也将会顽强地保留这种对人类先祖而言——而不是对小麦自身,极其有利的性状。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先祖们可能会将这些奇怪的植物小心移植到村庄周围,用心呵护,直到收获第一批成熟的种子。这些种子将成为下一年扩大种植的基础。就这样,伴随着一代代人类先祖们的细心发现、栽培和收获,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性状被保留了下来,一直保留到今天。4 @9 |" `- k' K1 P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D5 g" ~. ^7 |$ v3 A5 p

6 s! F; l3 R"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0

sunqingxia2010 发表于 2018-11-30 02: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ehethegreat 发表于 2018-12-11 10: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thks a lo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songjing03 发表于 2018-12-15 15:5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cf730318 发表于 2019-5-12 1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Human Gene Editing
& R" N7 R, I  Q  k" Xhttps://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01  J+ ?+ X, B6 ]* R" C' V# g( M
(出处: 与你共享高清PDF)* a5 ^$ [! I, f# o5 g' C(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oukang_yz 发表于 2019-5-12 20: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半  剩下的绩效看看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飞行的yzx 发表于 2022-5-12 1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owoya 发表于 2022-5-12 21: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dy123456 发表于 2022-5-30 22: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gkjgk 发表于 2022-6-3 13: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66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7

帖子1047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