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牟延林,谭宏,刘壮 编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8M
  • 时间:
  • 类别:社会科学
  • 价格:3共享币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内容简介+ l, v' h' c' x( Z# G9 J0 x/ ?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是承载着千年历史文明的伟大中国。在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的变更下,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梧桐中国未来的青年,应当肩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任务,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作出贡献。这也是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的根本追求。4 F& ^" {8 H0 {. B: m  V* y1 _; ~; k
  目录
* o  e9 L9 a, v' Y  导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现实
. z4 `' J7 g) y. A  第一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及其根源
& p  p8 G/ C  ]5 E  p. r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2 R8 N7 a) Z1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
* G  @% S0 n6 s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溯源0 K& U! t7 }  @0 Z, K' h0 H) s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 K5 K7 Z" ^1 @0 p; v, r- c7 T, J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外延与中国经验
! G8 J7 A* o! v* k8 p7 k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k; \  o. c+ a* I
  第一节 传承性
0 f, \' Z5 W- T+ L  第二节 社会性
0 u0 r9 J- P4 y  第三节 无形性4 K; R- G, o' g/ U5 F6 [
  第四节 多元性# }% B& i+ [; C5 S- P
  第五节 活态性
6 O8 s! u1 [& \( F. Y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与学科体系
/ z0 \& C7 j+ r/ k% Q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 C. Q% s: V9 u8 k
  第四章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
! m+ |' b1 G/ k3 m2 z" p  第一节 保护方法的变迁
. t+ y. l5 V+ k$ v/ {+ R* ?  第二节 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和机构
+ y/ _1 W% V- O" |5 M1 V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与原则
- d3 [& G5 t' ~' w7 C* S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 m1 S0 F; y. U1 {7 E9 M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0 h  z5 \, ~- h. m& N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量的监控
( h% |4 y) w: A8 v; D, j0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政府责任" B) B- e8 P$ y& I/ [# Z5 N6 F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 f; _+ \: q; w/ c: {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
6 L# E- b7 V+ F5 u( W  第一节 文化消费的增长与社会进步& ~/ R  `- X! l* N: T/ y0 _$ y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特点1 k/ ]$ c- m/ \/ _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5 Q+ R& X: R) G3 V, U7 l2 Y  第八章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以重庆市为例
7 n2 s8 i( |$ z  第一节 田野调查方法的发展
& ^  p( @. k  I( B7 Z  第二节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 e7 z. T# M7 o) C  第三节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
5 [5 n# i  i& @6 @0 h4 ^  附录一 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b1 a! {, P0 q1 A1 ^3 g  附录二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简介
+ T  K) ~# {" G: D3 J- R8 f2 s  精彩书摘' E1 M1 z% Z# N3 ^% q! v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语境* \6 U8 N1 e" G1 ~
  按照一般的学术路径,一个概念的提出,应是发生在对其内涵的充分明确之后。相对于国内学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权威机构通过《公约》公布并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了界定。从这个角度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中国学术界自生的概念,而是来自非学术路径的一个外在的规定性概念,所以,它在汉语语境中缺乏天然的学术土壤。
( I+ P3 z! S0 Y  `/ x  从表面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出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官方中文本,似乎是一个应当在汉语语境中可以直接明确其内涵的名词。然而,按照汉语的构词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可以分为“非物质”和“文化遗产”两部分。“文化遗产”是我国学界较为习用的名词之一,在汉语中的理解不存在较大的分歧。难点在于对“非物质”的理解。“非物质”作为一个形容词词根,修饰和限定“文化遗产”。从词语属性上讲,“非物质”在此处是和“物质”相对应的否定性词根,其完整形态应是“非物质的”。进一步分析,“非物质的”即形容词词根“物质的”加上否定性前缀“非”,构成的否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这样的构词方法并非纯正的汉语构词法,而是英语的构词方法之一。
; d' ?0 K1 t0 \( _; I8 @
游客,本下载内容需要支付3共享币,购买后显示下载链接立即支付
- h, h3 C4 W) w& ^6 l
4 F1 N$ ?% d/ |0 ^% b1 s;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6

帖子1906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