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易理数理3:象数易学数学及其应用 张延生 著

[复制链接]
  • 地区:中国大陆
  • 格式:PDF
  • 文件大小:109M
  • 时间:
  • 类别:社会科学
  • 价格:6共享币
  • 提示:本站推荐经典投资资料
  数即是卦,卦即是场,场即是象,象即是信息,信息即是数。( c% \! P6 T* I& v, S/ X0 V3 J
  内容简介/ x( L4 b. Z7 _# R0 Y3 }2 F5 P
  由于当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象数易学”及“易学象数学”的“易”理”以及其方法的内涵,是非常容易与现代的科学知识及各种人类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所以出现了大量的“易学象数学”中关于“象”“数”研究及其运用方法的著作与文章,尤其是关于“易象”与当今科学知识相结合、相印证方面的著作与文章更甚(这些论著往往被称做“科学易”)。即使如此,有关“易数”及“象数易学数学”等“易理”数理机制方面的研究与规律,虽然大家都很感兴趣,社会上也有许多人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可是著作、论文与文章,由于从大的思路与数理方法上讲,并没有继承古代数理(包括象数方面的数理)或脱离现在人们的一般认识,故而有关“古”或“新”的“易理”数理思路与方法方面的论述,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易学》中的“象”与“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事物的“形”“象”又很具体,很容易被人们重视并易于分类、综合、归纳、找到规律等,所以有关研学“易象”方面的文章与著作广泛且较深入,而相对抽象的“易数”及其数理规律等,如果脱离了与具体实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结合与运用,是难以寻找与发现的。因此说“易学象数学”中,“易数”以及其数理的规律,广大的人们往往不能够像对“易象”的研发那么受重视且成果又那么的丰富与充实,由此造成我们对“易学象数学”的“易理”及“义理”真正的内涵与异同,也不可能了解、认识、掌握得很充分,很真切。这是由于官方支持的儒家及儒学,一直都是重视卦、爻之“象”的研发,而忽视及蔑视“数”及数理研究与开发,所导致的必然结果。2 I0 H* g3 F/ Q# D7 b" P" _
  作者简介; L& y# e0 u  b; _+ }  P5 i
  张延生,教授,工程师。男,汉族,1943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瓦窑堡,山东滕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工艺系工艺专业,曾任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易学教研室主任。兼职与曾兼职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名人协会理事、炎黄道家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1985年开始,讲学于国内外,自编易学教材17种,出版有《心易》、《羔易》、《易经与气功》、等著作与录音带。并且被数十个企、事业单位聘为决策或指导顾问。他运用独创的“易学场效应”理论,指导“首钢”香港合资公司标牌的造型设计与创意。协助策划确定“TOM.COM”网络公司名称及上市时机等。经常参与各种测试判断实验,取得惊人成果。9 h) l6 e% A1 q. ^% |6 z; R* q: |/ V, T1 D9 @
  目录+ E, J$ k8 J2 c+ u- a$ b- K$ Z
  前言3 R; ]3 X- D: h  I$ U* ~
  二十四、易学杂论5 L3 n# S$ ~( a' F; m
  (一)“鼎”理论
+ ^2 L: }* X: ]) h  (二)“叁伍以变,错综其数”
. ~. f2 m5 `' X" a0 O3 J# B9 P  1.“叁伍以变”( D9 Z: v3 r5 ?4 [
  2.“错综其数”
" j2 _. |- t7 L% O  y  (1)“阳爻”1及“阴爻”2的“和数”(叁)规律(2)“阳爻”3及“阴爻”2的“和数”(伍)规律(3)“阳爻”与“阳爻”的“和数”规律
: X/ V+ }$ P3 |/ a  ①根据“阳爻”的“爻性数”对应于1数来看2 ^1 P1 T& A3 U: E3 W
  ②根据“阳爻”的“爻性数”对应于3数来看" m7 @6 t0 t6 Q, t8 l
  (4)“阴爻”与“阴爻”的“和数”规律. O# R% x% S  |( \
  (5)总结
) C/ v; O# [! L2 t4 R  1.“阴”≡“阳”! I8 |) T7 z, I2 e/ e, C
  2.“阴”≠“阳”) L, S/ H; Y- ^/ Z2 @
  3.综合以上分析可知7 J* o' z5 r& v# f1 l+ e/ a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本体数”及其数理来源②事物间存在有1:2:3的基础数理的比例关系③简论“老”“儒”之“道”内涵的一些认识9 s3 G8 R! g5 g7 Y3 y8 a# Q8 y
  ④《老子》及其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作用(三)“错卦”中的“阳爻”,用“一”或“叁”进行表述(1)“绝对对称”状态下,两“错卦”间的“互补”性规律①【六阳爻】卦相“错”一8 D2 `' i, z/ e2 p. `4 J  ^! \: M
  ②【四阳爻二阴爻】卦相“错”6 `& J$ S: e2 L$ I3 P
  ③【二阳爻四阴爻】卦相“错”% v" J% a% ?% C# M1 K4 P  V9 n6 A
  ④【六阴爻】卦相“错”' G: q1 {4 i3 f5 d9 \- |/ m, f
  (2)“非绝对对称”状态下,两“错卦”间的“互补”性规律①【五阳爻一阴爻】卦相“错”
8 |5 C0 e2 i- O$ d# I3 Q  ②【四阳爻二阴爻】卦相“错”
2 F$ V0 z1 Z1 P  ③【三阳爻三阴爻】卦相“错”
% G( _  ~4 W& R; y; ~& P' s! m  ④【二阳爻四阴爻】卦相“错”
; \6 m. X( L2 E( @! @2 c& @  ⑤【一阳爻五阴爻】卦相“错”
! J5 u: b  x6 ~0 ^  (四)“综卦”之间的数,“阳爻”用“1”或“3”进行表述(1)“绝对对称”条件下的“综卦”间的数理关系与规律①【六阳爻】卦相“综”
1 |4 @0 M% ^: J3 i3 Y, s! D  ②【四阳二阴爻】卦相“综”6 Q5 d' Q' K1 A* @
  ③【二阳四阴爻】卦相“综”  l7 p  w  e; V+ w( T' m
  ④【六阴爻】卦相“综”' A6 `% Q' k8 m: }; `& [
  (2)“非绝对对称”条件下,对称的“综卦”间的数理关系与规律①【五阳一阴爻】卦相“综”0 |  L( g7 u% }0 z! c. E! `. J4 a
  ②【四阳二阴爻】卦相“综”
$ `, @- j( y- N* x( l; l$ @( F1 k  ③【三阳三阴爻】卦相“综”2 Z( G7 g$ e$ J: h1 k/ o* E
  ④【二阳四阴爻】卦相“综”
9 `. @0 z0 H1 G- }  ⑤【一阳五阴爻】卦相“综”& |$ N) ~- r+ [: k6 C2 n
  (五)“太极图”- D- p% n- |5 B, A% ]7 _
  二十五、对称与互补6 S* y  g5 F% S) F
  I.对称  J2 o4 A0 ?3 u  q
  (一)三爻卦的对称关系
( S3 K/ Z: F& I" [/ E  (二)四爻卦的对称关系" |8 [* v& N- t. b- ]$ S
  【三)五爻卦的对称关系
0 P: W- d7 {+ a5 Y  (四)六爻卦(64卦)的对称关系) X' m7 ~; r* ]( |: Y7 ^
  (五)有对称又有不对称的状态: B  y; r! ?7 p# X! u
  Ⅱ.互补
3 H' {9 t% Q1 n1 e( ^: q  (一)“绝对”的“互补”状态
+ b; [2 D1 o' e: F% ^  (二)局部或个体的“相对"的“互补”状态
+ e% {9 ]/ j- m% V  (三)“阴”“阳”爻各半的对应“互补”状态
$ h0 C7 u) I; a+ n  (四)另类局部或个体“互补”状态3 W6 E4 ^$ z* s5 P/ j9 o
  二十六、各种卦爻集合体各自“互补”的数理关系(一)单个爻之间的“互补”关系3 r  b$ k( N% `2 |6 }- D
  (二)两个爻之间的“互补”关系- F% O' ^4 p* W' m6 L( d, P) s
  (三)三个爻之间的“互补”关系
3 W" Y1 n0 |# g+ V+ j! ?" z+ O+ m0 j  (四)四个爻之间的“互补”关系( f% O9 x1 A" y
  (五)五个爻之间的“互补”关系
3 ]# x1 v- d- m  (六)六个爻之间的“互补”关系
$ C/ O; l# u% ^0 a8 q  二十七、“交易”之象的延伸及其数理规律3 q- |* E; `! U4 `+ w
  (一)“交易卦”的数理规律
- M1 A# Y: a9 e  (1)“交易卦”的一般构成与其内涵
* a2 n; p+ l& s, @! L  (2)“交易卦”间的数理关系! C- f* K) k* L# \
  (二)“对称卦"的“交易”数理规律
7 P; Y7 ~1 B$ Z8 f  B7 [$ e: t+ D& T  (1)“上半反卦”的“交易”规律% A2 x( y1 L8 K! w' S: T
  (2)“下半反卦”的“交易”规律
/ Z: y) }$ V( S) S% N# s  (3)“上下同时反卦”的“交易”规律- p6 D3 M4 V8 N8 Y
  (4)“总体反卦”的“交易”规律0 H/ O4 g/ \1 J* A- W6 S4 M$ ]
  (三)“互补卦"的“交易”数理规律, `! o: p' ]0 y+ ]  W6 _5 B
  (1)“上半对卦”的“交易”规律
1 e; M- E. G" _9 b, O  (2)“下半对卦”的“交易”规律
# a5 e4 _- {/ k: D! A. ?  (3)“上下同时对卦”的“交易”规律
' j  T1 N& r- G5 e1 s  (4)总结
9 h+ V; H2 {7 q/ m4 `  n- l4 s% I  二十八、干支、甲子与卦的“五行”属性.) c# L# X; `5 r' l3 @4 V7 p! A
  (一)“干”、“支”、“甲子”与“先天数”及“五行”关系(1)10“天干”所对应的三爻卦的“先天数”与“五行”属性(2)12“地支”所对应的三爻卦的“先天数”与“五行”属性(3)“60甲子”所对应的三爻卦的“先天数”与“五行”属性(二)“干”、“支”、“甲子”与“后天数”及“五行”对应状态(三)传统“纳音五行”的推算方法
3 a) `- Z$ L& V$ T# e9 I+ u  (四)“先天八卦”各卦的“五行”属性及“体”“用”关系(五)《周易》64卦各卦的总体场态与“五行”属性如下二十九、爻与卦的“函象”(函数象)规律及特点三十、补遗
+ [. \4 }) ~2 V9 e# |! U+ c% |" _5 G  精彩书摘, X2 ]6 z/ ?  Y9 {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73年挖掘的“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除发现了《帛书易》、《帛书老子》等文外,还发现了一部《黄帝四经》与“黄老”学说有关的著作。据专家们考证,它应是早于《管子》,但不晚于战国中期,至少也应是《孟子》与《庄子》两篇同时期的作品。它也应是与记述“黄帝”与“老子”思想与史实有关的著作。其中所谈及的“因”,应有“应天时”的意义。还有“生有害,日欲”、“心欲是行,身危有央(殃)”的观点。并且把“纵三欲”视之为“三凶”。此外,《黄帝四经》沿用老子的“虚”、“静”等概念,日:“虚静谨听,以法为符”、“故唯执道者能虚静公正”。其间虽然还没有把“心”与人们的认识论联系起关系来,可是却与“法”和“君王”的行为及统治需要联系在了一起。《管子·心术上》日:“礼者,因人之情”。“因也者,无益无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并提出了“静日之道”的思想。从而把“因”的原则提高到认识论的、范畴来思考。《韩非子》对“因”的认识是“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它不仅讲求“因天道”、“因事理”、“因人情”的原则,而且还讲究“因法数”的具体做法,并提出“因道全法”,的“法制”命题。大家知道,道家崇尚自然、无为,对人心的纯真素朴的自然状态与法则,特别重视。而其始祖《老子》日:“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其认为天下世风的衰薄,首先会表现为这种淳朴的自然之心的被破坏和泯灭。于是《老子》主张,万物都会自生、自实、自定、白化。对于人来说,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赁孰多?得与亡孰病?”的论点。) q) P, V, @7 R" u& t3 P
游客,本下载内容需要支付6共享币,购买后显示下载链接立即支付
6 W7 V) R4 X$ s6 M; o- }* S! y( W

* X4 c, h& o% o  ]%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快捷回复 【回复乱码 永久禁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341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服务电话

15987183307

QQ:1136111231
关注我们 :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库- 与你共享

Powered by ynjie.com Array© 2001-2013 ynjie.com  滇ICP备19007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