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共享街

标题: 中国文化常识全集(共三册)干春松 张晓芒 [打印本页]

作者: cx5099    时间: 2019-1-27 21:42
标题: 中国文化常识全集(共三册)干春松 张晓芒
  编辑推荐& @$ f+ P3 P7 f4 y: n  y  F  [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大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南开大学教授张晓芒执笔主编。6 k% U# s$ _3 v/ Y0 ~' \/ r
  * 40余名专家呕心沥血之作,编纂阵容强大,吸收学界研究成果,雅俗共赏,读查两便。
3 n9 o8 W- U/ g9 {  *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可读性、收藏性……不是辞典,胜似辞典。
# p6 d' e5 L/ b$ x3 Q$ }  *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使用方便、查阅快捷,堪称案头必备中国文化工具书。+ S+ _) A5 Z: o8 x$ d0 V
  *全方位解读5000年文化精粹,囊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把握其精髓,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指南。
( U% ^: R) s& [  内容简介$ _, N$ w/ ?) `8 i. d
  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思想、艺术、文学、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文风通俗易懂,知识全面,结合精美的插图,既可以作为休闲读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
( T. H+ O' k' R+ c. V1 f. k* o  作者简介
% n) T4 k! a6 d7 j* m; x* ]  干春松
: N5 R6 F# E5 T) q% T5 J" P0 c  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儒家思想研究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现代化与文化选择》等 。7 J. i+ c0 Z  l$ I, K! [! U
  张晓芒
" p1 q! v8 l" _  1955年生。1970年参加工作,199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做过工人、机关干部、出版社编辑,2000年从事教师工作。研究领域为逻辑学、逻辑史、逻辑与法学。出版著作有:《先秦辩学法则史论》、《点燃创造的太阳》、《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古代论辩艺术》、《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惠施、公孙龙与三晋名家》、《普通逻辑教程》(合著)、《批判性思维》(合著)、《实用辩说丛书》、《实用打官司丛书》、《人类文明系列》等。" ^! R; V( q+ b$ y7 b
  目录( N! ?* J: x% V1 D6 q8 h
  文化常识1
( u) c/ N3 f$ F' [  一、中国 世界
: `( F. F% r0 P% h  “中国”名称的由来! d5 f# X) V/ b$ ?" j$ z2 j
  中国的别称  r8 u7 G1 I4 k: c9 _: g$ e( A
  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哪些国家
9 x# l) k% P* F- D# _  最早的遣唐使
/ K7 J0 X* a0 j' D2 j  马可·波罗和“中国趣味”* a& C, d4 ~  {  _8 p$ x, C) ]0 B  G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7 e+ O( S! U  V- \1 j$ H
  开封城里的犹太人
) M9 h3 m2 j' D& Z8 a; D  方济各·沙勿略——最早来中国传教的基督徒7 c  Q7 i7 \, O$ D& _/ I
  利玛窦; N# B/ ~5 B; @' Y4 L, G* `
  礼仪之争
3 c1 p4 y4 R) U0 w0 G9 V% y  清代宫中的外国人:汤若望和郎世宁
  f9 }/ \$ G& i/ P$ k! m! e9 [  二、人物 掌故
9 u2 H4 }9 F: Q; S4 g4 z$ ?5 |  姜太公钓鱼! R5 J$ U& w* `6 v4 h
  骊山烽火换美人一笑
, s- @0 o9 [' g& \0 o  卧薪尝胆的勾践
) u+ M, ]. g' B! R* ~9 [/ ~  成语概括人生——蔺相如
: ]! ?+ y( ?1 G2 Y4 o8 Z( i& V  中国最著名的说客——苏秦
6 U7 d! E; {" ?/ J/ e3 B- N4 G- o& y  纸上谈兵的赵括
& t3 h5 `2 W5 w  O  最著名的刺客——荆轲; O7 h9 a7 N$ ]: A. M: ~8 H5 ^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 }& [! i. m. R  青梅煮酒论英雄/ a6 e( P" `5 d1 C, C' X
  竹林七贤
- k8 {6 D: v- F$ M( a  历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 J! N2 y" E( {  q1 q" y" I  古代的华丽家族
) P- X$ ~: e% s7 M  三、思想 智慧
; G' U$ Y% p4 N! |+ w. P5 u  |+ x5 e9 u  诸子百家
4 @. ^0 e5 u) \3 E3 T7 P/ y1 W% L! F  三教九流- d/ z6 |6 |1 ~. E
  老子
2 c' d" B( G" }8 c, ?7 D5 Z  老子的“正言若反”
6 {( z# g& V! v9 _( ^1 f- v# x  《周易》" Q, u" F8 Z! ~
  孔子的“无所苟而已”
8 L4 d: T" d; x: ]  “历物十意”与“辩者二十一事”
( e  y6 S4 s( d! F$ R- L) E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4 Q5 m, F$ e  H8 K! K$ v% O  庄子的“辩无胜”
5 q+ o" ]& d' {0 x6 z) C6 n7 `1 p+ \  《墨经》中的“逻辑学”
5 y5 K$ G- S' R' [. d5 |  荀子和稷下学宫1 c7 e1 B. I5 r' I' {8 ^
  荀子的“三惑”说
2 c- o) J" t1 R  法家
- V" K, G- m. J9 m& E" X! G  韩非的“矛盾”
5 @, ]- N* }- Y: ]7 U  寓言说理; X* L; \1 B$ [0 p" k9 X3 l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 [1 G4 j: P7 E1 U, _: w6 Y  白虎观会议
( M, v2 T4 J3 G! e) L  魏晋人物品评和玄谈:贵族们的思想游戏/ _3 ?. a/ i  W# J
  魏晋风度:名士和药、酒
+ s) W/ K$ p7 F5 |4 X& _  玄学到底玄不玄
# V1 F0 q. H& o& M4 x" ~# J  “月印万川”和“理一分殊”
, ^) L7 z2 p7 N% W  E# t  鹅湖之会5 l5 n  E8 j) C( V0 _8 h, y1 y
  王阳明格竹与龙场顿悟
! ]9 m3 F- ~- e' T' ~+ n; K  章太炎为什么跟康有为过不去
- Q, o. e  J; K  ~! ~  近代儒学的困境- m) Q4 m$ m% E& U( f5 }7 I
  王国维谈哲学的“可爱”、“可信”
9 y- o9 \6 m8 h% M  四、典章制度
' V3 M8 C1 ?$ ^  q  礼法合治与中国古代的秩序观念, W; y0 ^) S' w
  中国古代官吏品阶的演变
8 ~. u9 u4 }6 C1 ?" W+ T, I  战国时期的官制( s; ^; [1 l# c- j, X( I! m8 I. h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7 J9 N* {* c: R* y% [  宋代的二府制. C, ^  b3 d- }
  明代的内阁制8 K* f9 Y$ y4 @/ }  {, n
  中国古代的爵位# U5 Z4 \4 D2 i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
& n6 C: u. A9 d4 Z$ b  中国古代的异地任职制度
  @# }  M& ^3 u. k% `  ?) w  丧服的等级:五服
! F7 ~; l5 _3 x$ f) O  五、文学 音乐8 ?( }* q& l- S: ~! F; g" ^' A# h
  《诗经》
' A/ T- L: c) t0 `  屈原和宋玉:楚辞
% X$ x/ \% K! m9 P  楚辞和音乐& G$ {  J6 i. t; ^" E7 ~0 Y$ C  M
  建安七子% \( C$ p& y3 s, P/ r, ~: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R9 B& b8 m  F8 U( H/ A
  诗仙+ ~, t* ^- r4 l& U. l
  诗圣4 ]: I; m* h. c, v+ i+ D
  诗佛
, B, k% Y# t& {' s" a  边塞诗派( c( N9 D7 ^8 [: p9 {7 e. K! {
  唐宋八大家. q4 K2 f$ z; l6 M, o
  唐传奇1 |  B  v# k8 `2 n# Y
  苏轼与豪放词派/ w7 M. [& r3 z& C3 n4 x
  柳永和婉约派
9 o0 h+ Y0 G, K! ^2 Q. {5 Y& h- E5 m  宋词和音乐
! s1 B  \  n( ^* U5 j3 E6 [2 w  南戏5 q5 b. Y8 ~2 U* |( l' L2 _+ Q
  元曲四大家
4 L( y/ c/ |# a- F, [  汤显祖的“四梦”
5 C! Z4 l( X! E' j- N3 t. r  明代文学的前七子和后七子
4 V$ u7 q( `9 |( y  戏剧活化石:昆曲6 H1 d$ _0 K6 ]
  中国的国剧:京剧* G) n  x" O2 r% N6 ~2 H6 @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0 ^) m' z9 w( P6 r2 m+ o  清末谴责小说
  g( i/ E# V, L  明代艳情小说2 P1 I0 D+ y# r9 T) w
  新文化运动和鲁迅的小说# C, q1 }. E7 Q2 z
  ……2 q( V' s- r# v9 s0 n0 ~
  精彩书摘  S4 L, e8 T- F( _6 M7 P
  “中国”名称的由来; Z5 J: u/ \8 V5 C$ O0 X0 `5 ~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我国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华夏族人居于黄河流域,称其四境各民族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黄河流域居中,故自称“中国”,此名所指的是地域。
6 A! J1 N) c0 ^1 Y  中国台湾学者王尔敏在《“中国”名称及其近代溯源》中,对于秦汉统一之前的文献中关于“中国”的记载进行了考察,书中提到中国的地方有178处,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 S( b$ i6 ?' I' b" }/ _  h8 C  龙形玉佩其一,表示京师的意思有9处。' W  f) r1 R  Z7 W: T
  其二,表示国境之内的意思有17处。
  K2 ]# V9 n6 @" ]! k; r9 k  其三,表示领土概念的意思有145处。6 l0 g* a5 l, n' `1 k. N: B
  其四,表示中等国家的意思有6处。, ?9 L5 t8 E+ Z4 w1 A
  其五,表示中央之国的意思有1处。8 k& B" d: r; ]9 _
  王尔敏认为,鉴于先秦并无政治统一的事实,所以最早的“中国”一词实际显示了当时中华族类全体的民族与文化统一的观念。
  {0 U- E6 E: @) E1 A  “中国”名称的由来,与这“中”字有很大关系。近代学者柳诒徵认为:“吾国之名为中国,始见于《禹贡》,后世遂沿用之。虽亦有专指京师,或专指畿甸者,要以全国之名为正义。且其以中为名,仅以地处中央,别于四裔也。文明之域,与无教化者殊风,此吾国国民所共含之观念也。唐虞之时,所以定国名为中者,盖其时哲王深察人类偏激之失,务以中道诏人御物。”(《中国文化史》)这种解释虽有很多比附的地方,但从文化观念上看,也很有启发。《周易》里有29处谈到“中”:“正中”、“中正”、“中道”、“中不自乱”等。可见执“中”、“中”和、“中”正(不“中”则不“正”)等观念,素为中国古代圣人所推崇。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开宗明义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理学家二程也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总之,不偏不倚叫作“中”,不改变常规叫作“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要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中国这个“中”字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4 y. I' ?- U8 n4 w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5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 j2 `* ?) s' k5 R6 x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作“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作“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其实,这体现了古代汉民族对自己文化优越的感受,认为自己是“中央之国”,故有“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石介《中国论》,《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又由于“中”者正也,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只有“允执阙中”(《尚书&.大禹谟》),才可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也”(《荀子.大略》),才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礼记.中庸》)。/ v3 h) c+ x- w! X. B) ^
  但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分别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朝的正式国名为“大清国”。不过清初时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已开始称我国为“中国”或“中华帝国”,而我国的一些与之交往的士大夫也以“中国”来自称。“中国”之名最先出现在外交文献上,是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当时我国以战败国的身份签约,怀着一种传统心态,以“中央,中心,天下之中的国家”的字面含义着眼。
. C# q' D2 p/ Z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英文为“China”。从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N' ^4 A# s3 {) w: R  (赵海燕干春松)! F3 E7 Q& k: @
  中国古代的美男子4 _' {# `$ M8 A: I9 z: T& o  |
  人们形容男子容貌俊美,常常会说:“美比宋玉,貌如潘安。”宋玉和潘安是古代两位著名的美男子。
& ^+ V0 l4 M8 J& p1 J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昭明文选》中《登徒子好色赋》一文说宋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长得漂亮,口才又好。他邻居家有位少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竟然暗恋宋玉3年,可见他的魅力了。% F1 M- F4 B; Z% ?
  潘安即西晋人潘岳,字安仁,小字檀奴。他长相帅气,又很有气质,深得时人的喜爱。潘岳年轻的时候经常坐车出去游玩,不少妙龄少女见了,竞相围观,还紧紧地跟着他,把水果丢进车子,一天下来常常满载而归。% U. T/ v3 X+ w: a
  除了宋玉和潘安,中国古代还有不少美男子,如子都、卫玠、嵇康、高长恭等。* J; F$ i) H6 y3 I1 j! |' Q6 y: g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字子都。子都能征善战,为一名神射手,是郑国的重臣。《孟子·告子》篇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可见子都的美是天下闻名的。1 W9 |- ^0 P- P" A* t* _
  卫玠,西晋人。他从小就风神秀异,但是喜怒不形于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玉石雕像,所以人们都叫他“璧人”。他坐着车在洛阳的街道上走的时候,男女老少都一起出动,来欣赏卫玠,场面十分宏大。后来卫玠到了南京,人们听说后自然也是围观,由于人太多,卫玠举步维艰,他身子又弱,后来居然疲劳过度,驾鹤西去了。
) k5 w4 X$ t, i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国著名的诗人。嵇康不仅腹有才华,而且英气逼人,俊美潇洒。时人见了他,都感叹说仿佛如一棵古松,气度不凡。有一次他去山中采药,竟被人误认为神仙下凡。嵇康个性耿直,从不与人同流合污,最后导致了杀身之祸。1 H8 s- ~7 j1 S- u8 {. g! l2 i
  兰陵王,名高长恭,本是南北朝时东魏的大臣,后为北齐的一员猛将,为建立北齐立下了汗马功劳。高长恭虽杀人无数,但是面貌过于秀美,他觉得难以震慑敌人,所以打仗时就戴上面目凶恶的面具。救援洛阳时,他带兵杀到城下,但守军怕是敌人的计谋,于是高长恭取下面具,结果城上的兵卒看到后士气大振,最终取得了胜利。8 z+ U  S" I5 E7 V
  (范松义)
! h$ U$ V7 G0 F* m; U  前言/序言. L# L$ S4 W! F! c! ^
  从起源的时间看,中华文明并不是最久远的。然与其他主要的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却更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这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分析其原因,除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之外,中华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更为重要的依据。. N7 t. {1 I" x- Q" Y
  从价值观的层面,中华文明主张仁爱,既肯定家庭和社群的重要性,也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视为人类所追求的境界;在政治理念上,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都特别重视民众的利益。儒家坚持民为贵,道家主张以百姓心为心,虽然对秩序建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终极价值却都是将百姓视为政治的目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提倡诚信和互助、尊长爱幼,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事的哲学;在社会秩序的原理中,主张公道和正义,并以此来作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准则。因为将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追求人与环境的整体平衡,因为将他人看作是“同胞”,所以,天下一家,平等友爱,并设计了平等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些价值虽因社会发展程度的限制,并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我们祖祖辈辈坚守的信念。这些价值也是建基于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如倾向于从整体和局部的统一、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等方式来看待事物,肯定现世的生活秩序,在信仰生活中充满了美德和伦理的光辉。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文明有别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一些特点,为人类文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e9 @; \4 ^+ Z1 L: a2 i
  然而,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运动和中西文化交流,特别是军事和经济上一度失败的影响,导致国人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在二十世纪出现了全盘西化和彻底否定中国文化的倾向。而白话文的普及和现代的教育体制也导致人们不再集中心力阅读儒家的经典和其他的传世作品,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隔膜。
( |8 ]0 H* `3 n% H* I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人对于文化传统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知,因此,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国学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提升文化品位,并依此修身养性。但是,国学的熏染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掌握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做到这些的第一步。因此,我们编写了这样一部以“常识”为名的中国文化简明读本。" o$ j/ p( O& w" k  U  V8 s) N4 C
  本书从思想、制度、习俗、礼仪、文学、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所必须要知道的一些内容,并以比较轻松和活泼的文字加以介绍,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征。, J- r. u! `, L4 F% o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已故的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在生前就十分关心,后来又得到了楼宇烈先生、方克立先生和沙莲香教授的指导,保证了这部常识不会因为其通俗性而失去其准确性。本书由我和南开大学的张晓芒教授共同主编,因为术业有专攻,邀请了其他院校的许多教师共同撰写,我想大家都是本着让中华文化浸润每一个读者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来做这项工作的,因此在撰写过程中尽心尽力,以求满足读者的需要。; Z, I& l" a$ x7 }5 v
  干春松# H/ [8 ~7 y8 O. K( e2 ^3 ?/ G8 U
  于北京海淀万柳
, L+ o6 D9 p+ d$ F9 z  2016年9月, L8 r' v4 L$ ?" @0 y- W

. L# A( l. O8 a3 ?
. K" q( X0 w' Y' U2 m8 b
中国文化常识全集(共三册)PDF6 Y' b8 o! |$ r. h6 E8 v5 Q2 E, x6 L8 @
% f3 _+ u# t5 A! v( J+ ^. Y
中国文化常识全集(共三册)EPUB  A$ z# x( c" p+ R3 o4 g9 T. S: W

& P: R1 ?% |- k" Q
1 f" e- r; u- G/ w8 G  C+ A
作者: CHMP    时间: 2019-1-28 09:53
中国文化常识全集
作者: jswjyjf    时间: 2019-1-28 19:35
谢谢 接受一些文学知识
作者: ghs26    时间: 2019-2-15 10:23
thinks a lot
作者: 0393jyb    时间: 2019-2-15 10:30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dcf730318    时间: 2019-2-16 23:05
中国文化常识全集(共三册)干春松 张晓芒
0 D# G6 _- U5 y, I  Q% Yhttp://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25/ _5 [; p# b; C' c, j9 ?
(出处: 与你共享高清PDF)# B2 H% @( K2 z! F3 Q: U4 K

作者: lwzh1234    时间: 2019-2-18 15:57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作者: hehethegreat    时间: 2019-2-20 13:25
thks a lot
作者: zhoukang_yz    时间: 2019-2-21 08:4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作者: ytwf9261    时间: 2021-1-6 19:2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封号斗罗    时间: 2021-1-6 20:43
让中华文化浸润每一个读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 netvisitor    时间: 2021-1-8 18:04
感谢楼主分享好书




欢迎光临 与你共享街 (http://www.ynji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