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共享街

标题: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5-29 14:05
标题: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4 @( R, e% g" t# P
  编辑推荐- N1 h& H: m" e& Q' n8 l' s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新作,《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
5 q" T3 l. P- _+ v3 v. y  著名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孙路弘特别编制《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测试题,引导读者踏上解决稀缺之路。1 k5 V* x! Q8 O; o1 N9 V! x+ Z$ [
  首度提出“带宽=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概念等式。两位作者应用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他们发现:从商场、火车站,到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场,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过于专注于“管窥之见”,变得更加笨和冲动,亦即其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会变得低下。$ M' m& G  _) Q4 ]8 E9 K5 T4 w; j- I
  清华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航,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财新传媒主编王烁,《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畅销书《助推》作者理查德.泰勒,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畅销书《全新思维》和《全新销售》作者丹尼尔.平克,新美国基金会总裁兼CEO安妮-玛丽.斯劳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等联袂推荐。) ^3 z' ?) s! B) j
  内容简介
( C4 n2 y$ [$ h( x. P0 B# F- U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 v& M9 K, a! c, V8 S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 v& t2 u3 H- A3 f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9 B" v6 R) U+ \' C0 ]  作者简介
! n$ s  g* ^) H; ^5 r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 Muainathan)
/ t( d1 h- p. W* x! r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 O; {) @1 P* n
  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
3 {$ [0 r( c& n  L' z  在麻省理工学院,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联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Q6 b# k# M$ Y* q7 z, U! _' `
  出生于印度农村,7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3个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 L# p: l. n0 Y6 X: |  埃尔德.沙菲尔(Edar Shafir), z, I2 P0 d9 o( {
  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 A6 p. e& G0 ~- ~7 g; Y9 Y9 I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 B$ i) A7 [: k6 w" \) j) ?4 H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和知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开展过“货币幻觉”方面的研究。9 r6 R7 J4 t- @. D5 M& b
  精彩书评8 {1 {" L8 r& a
  《稀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一部了不起的新作。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发现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一本《稀缺》,会让忙碌的人警醒,贫穷的人振作。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 H* \( D: [) i% d+ w0 z  ——彭凯平
; D2 f: Q1 }% W1 @  清华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 b- j- N! E: j3 Z; u) a; h2 H
  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这真是一个奇妙且深刻的视角。正如本书的两位作者所说,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他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我想,这个结论对所有读者都将是一个终身受用的告诫。) ~+ Y" _/ o9 q# P, `& }( @
  ——叶 航6 ^. D( j2 N1 W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没有什么就嚷嚷什么,越没有就越嚷嚷,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经济学家塞德希尔 穆来纳桑和心理学家埃尔德 沙菲尔将我们的直观感受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提出了稀缺会导致认知障碍的观点。他们的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0 g& i" {$ b  k9 {: ?. l& @2 D/ y
  ——李 淼& R  }- L' F$ Z* ]+ ~
  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1 F& u+ Y4 {# |' B# h% B* G
  为什么穷人会更穷富人会更富,拖延症的患者永远没时间?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学家称之为马太效应,经济学家称之为稀缺现象,但是所有这些说法都不如心理学的解释来得妙趣横生又直指人心,让人时常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 H1 z, m8 @6 E3 b
  ——周 濂. g7 u2 j3 U/ K. ^8 n; y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 P  [: K  O% V1 n/ g  为什么稀缺的心态让我们无法摆脱稀缺?因为处于稀缺中的人们,其心智容量和认知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导致其行为习惯于应付匮乏。个人如何摆脱财务困境,组织如何重获时间,社会如何帮助穷人?《稀缺》以独特的行为经济学视角,不仅从理论上开创性地分析,而且提供了大量心理与社会实验小案例,有力地支撑了摆脱稀缺之道。4 ^+ H) n5 g( u$ N
  ——周健工* `6 b9 n/ _1 N* J" j
  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
* N9 f% r2 `( {/ b0 `+ H  天底下只有四种事: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人们不大会在前两者上犯错误,但经常会在后两者上犯错误:被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占去有限的注意力“带宽”,而忽视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读完《稀缺》后就可以避免这个错误。' L3 e8 L1 l, ^! l. L4 K
  ——王 烁$ b( @& @4 v& U4 Y/ y7 d: n+ r
  财新传媒主编
& b* [$ |& O! z7 `: j  我们的肉身刚刚步入富足时代,但我们的精神还滞留在稀缺的恐惧之中。穷人思维,植根于人类的基因。率先用理性击碎它的人,也将率先获得身与灵的富足。
' l; F1 }" B, R4 W& k  ——罗振宇6 Q" B5 ]7 x1 C" m$ v9 l. n1 _
  《罗辑思维》主讲人
% \* ~) r! U5 w. M# k, `  i$ u  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是知名经济学家,埃尔德 沙菲尔是知名心理学家,《稀缺》就是他们强强联合的佳作。他们将科学的严谨和人文的独到巧妙地融为一体。在《稀缺》一书里,直觉与理性实现了完美契合,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w1 a# v9 G+ R( N" f* N  ——丹尼尔.卡尼曼
2 P, E$ L' J+ k0 k" E1 x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作者这是一个必胜组合。一位行为经济学家,一位认知心理学家,他们都是各自领域内知名的领导者。让他们富有创意的头脑相互碰撞。从中得到的,就是一本充满原创思想和精彩观点,具有高度可读性的著作。一位想要在大型律所升迁为合伙人的单身母亲,与一位用一半收入支付利息的农民有何共同之处?答案就是稀缺。读一读这本书,就能惊奇的了解到稀缺对我们所有人发挥影响的途径。
. p9 @0 `5 t) r+ K& r8 A% b2 l$ L  ——理查德 泰勒& Z; P! o0 R; S" h( f5 U/ M) Z$ ]
  芝加哥大学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主任,畅销书《助推》作者之一《稀缺》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充满新思想、精彩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很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8 O: O/ ?; q8 F: a2 e% f3 \
  ——史蒂芬.列维特8 l( z$ b" n) U* C6 P/ ~% D4 n2 t
  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作者
% T" U. W8 M  ]/ `0 |7 Z; N; F  《稀缺》一书将故事与研究成果通顺的结合为一体,告诉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比需要的要少,这种情况会缩窄我们的视野,扭曲我们的判断力。这本著作对个人发展和公共政策都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H5 J" b) ^- j. X5 K" S
  ——丹尼尔.平克
5 `/ u0 l: s# v3 W# w" I  畅销书《全新思维》、《全新销售》作者
$ ^. A& \2 R- \% A% J+ N  塞得希尔 穆来纳森和埃尔德 沙菲尔告诉我们,稀缺的逻辑,无论贫富、受教育程度高低、亚洲文化、西方文化、拉美文化还是非洲文化,都同样适用。作者给出独到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个体行为,同时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开拓出一片全新视野。令人振奋的成就!; `, n5 _  R4 A* j" s( h/ V
  ——安妮-玛丽.斯劳特# ?) l* |  n* g5 _! |: `4 D. q
  普林斯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新美国基金会总裁兼CEO《稀缺》一书思想深刻,完全原创,令人不忍释卷。本书是那些没有时间看必读作品人士的必读作品。
! w: m5 C, y4 {  L5 X0 l  ——丹尼尔.吉尔伯特
5 f+ y" O8 {) {- {+ ?& S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作者目录
6 n6 q# g3 a5 t) q5 {5 @9 U: [  本书赞誉
7 o. H# ~* I0 X0 w( q  《稀缺》测试题3 K! y8 I* l" f! Y- j, Q
  引言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 u; e! L: m% L, T  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4 J; W3 H0 \* l' r# G+ g" Z  第1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Z) I1 `' Q, k6 p% v# U0 w! K  资源稀缺换来了专注与回报
2 |( Q- o! a$ l  专注红利
! N8 B) U7 @6 ]  管窥9 x2 i7 N9 N/ l+ O3 i# u6 a
  管窥所导致的忽视3 W' y' ~% V7 b, {/ f
  管窥负担% {- b( F: M/ B4 C
  第2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3 L7 C0 V* J, E. v& x9 I  “噪声”干扰了我们的思想
. p1 N7 y  q5 S4 C  带宽负担1――认知能力
' Z- V# @% V/ p& j& u7 u  带宽负担2――执行控制力' H' H3 I, u5 M+ y  T/ ?9 Q; v
  收割前后的印度农民
' Q; ~4 u& p2 ]5 v  其他形式的稀缺+ T9 w: ~' v1 e8 A" a4 h$ B5 D
  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 b- S( I' U  L4 _
  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n1 c6 n3 T# h" k8 P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 D1 ?1 [1 Q! [4 p" E) `
  权衡式思维% Y2 J8 R7 L0 ~) u3 e
  余闲" n, i6 P' l$ B: M+ X' Y
  穷蜜蜂与富泥蜂9 ?" O, W) @$ y% R
  余闲心态下的购买行为
5 z% @0 \" l' o/ o( J: z% E  没有余闲时犯错,后果很严重/ q) w3 G7 P( O: X8 a2 Z1 D$ `5 y! A( D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3 `+ k/ e9 A6 D$ o  第4章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3 |$ {" J$ O8 X$ h" t" f9 y  50美元,在穷人和富人眼中的价值不一
6 D/ \# `" P& _8 @6 I( J  知觉的相对性
' Z$ q6 G# i: p  J  1美元的真正价值3 t3 v/ ]$ ^  w1 ^. u8 }& h
  识解3 r8 L$ {# n& L7 v) w4 a! s5 b
  机会成本
4 ~" _$ R* p+ |2 o# Y  第5章 借用与短视- n8 U2 v+ j/ }+ g5 s
  管窥与借用* j4 g, J; ~1 S# Q% |' z" q( E
  《家庭问答》的启示) i4 f0 l* `3 |' O  e9 `! ^
  忽视未来
, {9 G- Z) I! e3 i2 ?  力规划
2 T/ H/ g& N( \+ W7 O& Q1 }  第6章 稀缺陷阱
+ x5 F) w6 ?6 M. A" B  停不下来的杂耍7 n5 T& u* H% ]7 p
  逃离1 A6 w. Y/ Y2 J5 b2 k
  问题的根源* H% i6 L7 K; [  n, c
  余闲,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1 Z4 R7 i; p0 z9 r+ c  贫穷始于富足
% x8 z& z# B5 _; |3 X5 H( E$ I  孤独就是社交稀缺
- W- A7 h' T: q' {2 T  F  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9 F4 j8 b+ H% V+ o9 W( _( j+ M) d  第7章 穷人为什么穷7 u( l, B8 N& T3 e2 A; D' i
  “最后一公里”问题
, Z* A% s' Q, A) p$ T  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能& z' g- T% o" |" X' F
  大脑自由才能成为合格家长% S! x3 l& n- X2 Z' ^; w$ A+ f' H
  穷人缺钱又缺带宽  @! B' z! Y. z5 G2 c. K* h$ m
  带宽负担导致智力下降
) a" f. ]3 B) W+ z! ?  G  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0 C& a' m8 ?3 D4 a" ?' C! T  第8章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u! s* Y( W, f
  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5 [2 {# l/ J4 u) ^
  让“警报”来得更早些3 l% h' ^' I; T8 [+ Y
  节省带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4 [) ~6 C& w( B) W
  带宽可以构建
4 ~) _) X9 w0 R6 A5 L9 B+ l: E  扶贫是个长期项目
& W8 h( z4 x4 \' w6 l  第9章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9 d1 m# f& |+ j& U, q# M: L+ O0 D  余闲的重要作用
% s8 K5 U* s' E# o  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K0 A& `7 M2 J1 A
  4.45倍!火星探测器的教训  B$ S, ~( {/ p
  用余闲对抗救火陷阱# W1 q" d4 A8 M  O8 q& I
  亨利?福特的时间管理智慧
8 N- T0 T5 g( V9 m5 x5 y* `  “红花”日本料理的启示
5 }; c* C: y) o+ a2 `, M6 T  “舍维斯”的餐桌管理经验4 L( `) _( r# Z# c
  第10章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Y6 L: R- K3 h: N% M$ |$ a: B8 i  ^/ T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 m9 s7 h9 B; j2 l2 s7 i# `
  让“疏忽”等同“默许”
5 H) Z, k. S) ^. }: g  保持警觉
( E. e5 E  ]: w- d# O* c7 s  找准关联行动时机, z* l' z, _% `& B$ S9 O/ l
  节约利用带宽+ I4 h9 _, b! ~- t
  在带宽充裕时行动
% {# K, @6 m. g9 s8 E* p( o) f  为带宽不足的人提供便利4 G# ~/ w  y+ y4 f4 u4 v8 i
  从富足起步. o! L0 h; F$ P; Y) G8 v
  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1 U7 v9 f8 R+ k6 i3 `: q9 Q5 \
  结语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译者后记
! m0 K8 ?& w$ }' W: i  精彩书摘: ?' Z) k& G' a( u
  稀缺实验室8 e9 J" I( c7 C6 O/ }4 V9 l; m0 N7 {
  在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请研究对象在午餐时分(之前禁食了3 ~ 4 个小时)赶到实验室。其中一半研究对象被允许去吃午餐,而另一半不能去。这样,一半人大快朵颐,另一半人则继续忍饥挨饿。实验对象在研究中所要执行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盯着屏幕看——屏幕上会有一两个字一闪而过,实验对象的任务就是认出这些字。比如,当屏幕上闪过“住”这个字时,实验对象就要指出刚刚闪过的字是“住”还是“往”。这看似轻而易举的任务,如果不是因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字消失得太快,就真的是小菜一碟了。一闪而过的速度真的很快:字体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仅有33 毫秒,也就是一秒钟的1/30。3 I2 P4 C" \5 r! C7 ]+ n5 {
  你也许会认为,那些饿肚子的实验对象的成绩会比较差,因为他们已经精疲力竭了,而饥饿感会令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实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他们的成绩与那些吃饱喝足的实验对象一样优秀。有趣的是,一个特例除外。当与食物有关的词汇闪现出来时,饿肚子的实验对象会比饱餐后的实验对象认得更快、更好——他们能更加准确地认出“蛋糕”这个词。这类实验旨在帮助我们了解某人大脑中的关注点——当某个想法整天在我们的大脑中盘旋时,我们就能更加迅速地看到与此相关的词汇。因此,当饿肚子的人能更快地认出“蛋糕”时,我们便能一眼看出他们此刻心中所想的就是食物。在此,我们并不是依赖于翻阅菜谱或打算开餐馆等奇怪举动来推断他们的执念,他们作出回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就能直接告诉我们:稀缺已经俘获了这些饿汉们的大脑。3 x3 ~( `+ L% z' F) e  Z$ w1 T& h
  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之所以将词语的闪现时间定在以毫秒计的一瞬,是为了观察人们的快速反应能力,而这个速度需要快到可以超越人类意识的控制范畴。如今,我们对人类大脑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了解,知道了时间长度的意义:复杂的高阶运算,需要300 毫秒以上的时间;更为快速的回应,则依赖于更为自动自发的潜意识处理过程。因此,当饿肚子的人能以更快的速度识别出“蛋糕”这个词语时,并不是因为他们“选择”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词语上——识别的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俘获”这个词来描述稀缺会令大脑专注现象产生的原因。$ V  z6 |  r2 v
  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饥饿。一项研究发现,当实验对象口渴时,他们会更加快速地识别出“水”这个字(速度以几十毫秒计)。在所有这些情况中,稀缺都在潜意识的层面发挥着作用。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
; B& k' Q# `8 j& l7 e9 _( R$ @  口渴与饥饿都是生理需求。而其他与人类本能关系不大的稀缺形式,同样也会俘获我们的大脑。
" E) f8 p+ E7 c0 }0 {' b  稀缺实验室
2 }- `* p0 z) A& b% z# D  一项研究要求儿童凭记忆,通过调整实物模型的方式,来估计美国硬币的大小,其中包括从1 分到5 角的各种硬币。在穷人家孩子的眼中,硬币“看上去”很大,他们会明显高估硬币的尺寸。价值最大的硬币,也就是两角五分和五角的硬币,其尺寸被扭曲得最为严重。正如食物会俘获饥饿之人的大脑一样,硬币也会俘获贫困儿童的注意力。这一强化了的注意力会使这些硬币“看上去”更大。之所以看上去更大,不乏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们并不善于记住物体的大小。于是,研究人员们干脆直接让孩子们估计摆在他们眼前的硬币的大小,这样就能更加直观、更加简单地得出结论了。结果,这些贫困儿童们估计出的大小数值误差比之前更大。: x, ]/ Q3 O' T  F$ T( N7 X
  可见,比起记忆中的抽象硬币,真正的硬币唤起了更强的注意力。(在没有硬币的环境下,孩子们在估计相似大小硬纸片的尺寸时,准确度很高。)对注意力的俘获,会改变人的体验。在诸如车祸和抢劫等短暂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件中,注意力的增强会引发研究人员所谓的“主观时间延展”现象——人们会感到这类事件的持续时间更长,因为在短时间内人们需要处理更大量的信息。同样,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一项针对孤独者的研究中,实验人员在实验对象面前用一秒钟时间展示了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然后要求实验对象描述出表情的含义。这些面孔表达的是愤怒、恐惧、快乐,还是悲伤?这一简单的任务可以对一项关键的社交技能进行衡量——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有意思的是,孤独者的成绩更好。你也许会认为,孤独者无法回答这类问题,因为他们之所以会孤独,就是由不善于社交或缺乏社交经验所导致的。但当我们将稀缺心态考虑在内时,就能理解这一现象了:因为孤独者会去关注自身的稀缺状况,关注为数不多的亲人朋友;他们会对他人表情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非常敏感。
/ k0 R( n) L# l+ @. p: N& t- E  这也意味着,孤独者能记忆更多的社交信息。一项研究要求实验对象阅读某人的日记,并在心中形成对此人的印象;之后,再要求实验对象去回忆日记中的细节。实验结果表明,孤独者的成绩与社交达人的一样好。不过有一个特例除外:孤独者非常善于记住与他人互动等社交内容的细节。
+ G& f9 H7 \! _* J2 i  此项研究的设计者以一则轶事很好地诠释了孤独对人们注意力的改变:一位名叫布莱德利· 史密斯(Bradley Smith)的人,不幸陷入了一段痛苦的婚姻,他又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离婚之后,他觉得自己对周遭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4 T: |, [* |4 s- u; t  突然之间,布莱德利总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人们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夫妻也有家庭,而这种关注往往是精细而又令人痛苦的。也许在人生中的某一时刻,我们也曾遭遇像布莱德利一样的困境。也许像布莱德利一样,失恋的经历会让我们去关注公园中牵手漫步的亲密情侣。或者,在进入新学校、入职新岗位的头一天,我们被陌生人包围时,每一个投向自己的微笑、蹙眉或凝望,都会让自己感觉其中充满了特殊意味一样。  R6 {6 }' C( C
  当然,你也可以将布莱德利的行为视为社交饥渴。但是,他手中自有一本被翻阅了千遍的“菜谱”。4 X# c5 i3 b: H" }& U; m! @
  ……" J$ U  g7 G( b# c/ d
  前言/序言
# ?" K6 K2 `4 L4 E6 l  Q; u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J; Z% L9 k( E- r2 m
  假如蚂蚁真的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 P' Z+ y. |; E9 N  又怎么还有时间去四处野餐呢?
$ f( F5 Z+ h9 D6 J& v1 |, f  P1 T  ——玛丽.德雷斯勒(Marie Dressler),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女演员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已经忙碌到了不得不写的程度。塞德希尔一直在向埃尔德抱怨: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用来做事情的时间又太少。许多事情早就过了原定的截止日期,一直在延期,越来越让人担心: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去重新安排会议时间;收件箱里堆满了等待处理的邮件;很久没有打电话问候母亲了,他甚至都能想象到她老人家那伤心失落的样子;车子也早就过了年检期限。而且,事态还越拖越严重:转趟飞机就能去参加的那场会议,6 个月前还令他很兴奋,而现在却让他兴趣全无。拖延,已经演变成了恶性循环,烦心事儿层出不穷。现在又多了一件,那就是去给年检过期的车子重新办理登记手续。而因为迟发了一封邮件,就导致整个项目的前进方向发生了错误,若想让它回到正轨,又要去做更多的工作。最后,日常生活中应做而未做的事情正渐渐堆积成山,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4 ~/ B# g$ S% F) \/ X' n3 o, S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埃尔德来说,他完全没有因时间太少而一筹莫展的经历。对于受此困扰的塞德希尔来说,这种状况虽然令自己有些不知所措,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制订了一个走出困境的计划。首先,他要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以前积压下来的事情优先去做,而新找上门的事情则一概拒之门外——他要对所有的新要求说“不”。他决定要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之前的未竟之事,以避免拖延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他预期自己的辛劳一定能获得成效:未竟事项的数量会减少到易于管理的程度。只有这样,他才会考虑接手新事项。而且,从今往后,他要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去做事——在点头答应之前,一定要反复斟酌才行。虽然这样做并不容易,但却很有必要。
; y. t, X# k" w! X' y  计划终于制订出来了,塞德希尔感觉很满意。这是自然。就像伏尔泰很久之前说过的那样,“幻觉是所有乐趣之首”。
0 X# e& A; S5 F5 x' m% P  一星期之后,塞德希尔又打来电话:“我的两位同事正在构思一部关于美国低收入人群的著作。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应该贡献一章内容。”据埃尔德回忆,塞德希尔当时的语气里完全没有一丝讽刺的意味。显然,“贡献一章内容”这个机会太过宝贵,不容错过。我们自然应承了下来。但也不出所料,应承下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我们写得匆匆忙忙,还拖了很久的稿。而令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个错误犯得很值得。因为正是这个错误,为我们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机会,并最终催生了本书。现摘录两段关于那一章内容的背景说明:0 T) ?- [( }; o# G( P" E: v+ B" R( H! k
  肖恩在克利夫兰工作,是一位办公室经理。他正因财务状况青黄不接而苦恼:几份账单还等着他去还;信用卡又刷爆了;好不容易等到发工资,没想到一下子就花了个精光。境况正如他所说的:“月末总是没钱花。”有一天,他过于乐观地估计了账户余额,忘记还有一笔22 美元的支出,结果开出去的支票就被退了回来。那时,连电话铃响都会令他紧张,因为很有可能是某位债主“提醒”他又要还钱了。缺钱的日子着实不好过。有时和朋友聚餐,他只能拿出比别人少的份子钱。朋友们都能体谅他的难处,但这样的情形实在令他汗颜。* Y* Z7 _- y( `# V3 n; W
  而且从短期来看,这种处境也不会有所改变。5 个月前,他刚赊账买下了一部前半年无须付款的蓝光影碟播放机,令他头疼的是,等到下个月,自己该拿什么去支付这笔额外的账单?为了还清过去欠下的债务,他已经搭上了越来越多的钱——被退回的支票要收取一笔可观的透支费;迟还的账单还要附上滞纳金。肖恩深陷于债务泥潭中,无力自拔。& }3 |' l* F2 R
  肖恩就像许多与他有着相同处境的人一样,从许多地方得到了理财建议,而这些建议都大同小异:
- `9 r, j1 |0 z$ y0 s- M/ @, Z  不要再越陷越深了。不要再借贷了。节约开支,能省则省。有些支出实在难以放弃,但你还是要想办法学会忍痛割爱。尽快还清以前欠下的债务。最终,在没有新债务的情况下,你的财务状况才会出现好转。达到这一目标之后,你还要继续保持警惕,谨防重蹈覆辙。支出和借贷时,请三思而后行。不要考虑那些买不起的奢侈品。如果你不得不借贷,那么就一定要搞清楚还债所要付出的代价。5 t- Z6 \' W  j3 d2 c
  对于肖恩来说,这些建议中看不中用。抵制诱惑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而抵制所有诱惑则更是难上加难——他觊觎已久的皮夹克,现在终于打出了千载难逢的优惠价;女儿的生日快到了,用廉价礼物搪塞过去,似乎又不太合适。超支的方面太多了。最后,肖恩再一次掉进了债务深渊。
$ @8 M5 C# J' D9 r2 h8 ]  A5 w; ^  显而易见,塞德希尔和肖恩的行为存在着相似之处:截止日期之前未完成的工作,就像逾期没还的账单一样;约了又约的会议(草率地答应下来,又没时间履行约定),就像被退回来的支票一样(草率地花了钱,又没钱还账)。你越是忙碌,就越需要拒绝他人的请求;你的债务越多,就越需要不出去购物。用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看似合理,但实践起来却颇有难度。一旦你放松了警惕,稍微一点有关时间或金钱的诱惑就会让你陷得更深。后来,肖恩的债务越欠越多,而塞德希尔应承下来的工作也越积越多。6 s( g% @3 ~9 D; \
  上述两种看似无关的情况竟会如此相似,倒是令人多少有些意外。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时间管理与金钱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而且,时间管理上的失败,与金钱管理上的失败,两者所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拙劣的时间管理会令人陷入难堪的境地,以致很难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而拙劣的金钱管理则会导致更多的债务,甚至遭遇物品被没收或被赶出出租屋的厄运。另外,两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也不同——对于日理万机的专业人士来说,错过工作上的截止日期是一回事;而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没钱还债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这两种情况的周遭环境不同,主人公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就连他们心中的愿望也各不相同。但尽管有诸多不同之处,两类人最终的行事方式却非常相似。4 @  I4 D5 ?/ H1 H5 {- q
  塞德希尔和肖恩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感受到了稀缺所造成的影响。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塞德希尔感觉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肖恩感觉手头拮据,有永远都还不完的账单。这一点相似之处,是否可以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稀缺”就是导致塞德希尔和肖恩有如此相似行事方式的根源?找出稀缺的内在通用逻辑,有着很大的意义。稀缺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远远超越了上面事例中的个人范畴。+ L8 U& x  x6 r0 }  i
  举例来说,失业问题同时也是资金稀缺的问题——如果你丢了工作,那么你的家中就会一下子变得拮据起来,因为收入太少,你也就没办法支付住房的按揭贷款、车子的分期付款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开销;日渐增多的社交孤立问题——“独自打保龄球”,也是社交稀缺、人际交往纽带缺乏的一种表现形式;坚持节食的人就需要面对饥饿的挑战,面对热量减少或稀缺的挑战;而世界贫困问题,也就是世界各地大量人口每天只能靠一两美元勉强度日的问题,则是另一种资金稀缺的表现形式。不过,贫困与失业不同,后者导致的囊中羞涩事发突然,可以通过寻找新工作来解决,而前者则意味着持久的拮据与艰难。! ?. _+ @# ^# @9 t* Q8 i8 h% c
  稀缺,不仅仅是塞德希尔和肖恩所面临问题的共同点。在现今诸多的社会问题中,我们都能看到稀缺的存在。这些社会问题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中,但都逃不开稀缺的范畴。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关于稀缺的通用逻辑,在各种背景中与各种环境下都适用呢?我们必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已经忙碌到了不得不这样做的地步。
6 }: |4 `7 m% a/ n9 |  稀缺俘获大脑
% k0 C5 K, v7 x2 u  `+ ^  对稀缺的兴趣,让我们了解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一个研究项目。当时的研究者并不认为他们是在研究稀缺问题,但在我们看来,他们研究的问题正是稀缺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饥饿。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盟军遇到了一个麻烦。在进入德军占领区后,他们发现生活在那里的大多数人都处于饥饿的边缘。不过,真正的麻烦不在于食物的短缺,因为美军和英军拥有充足的食物供给,完全可以养活那里的战犯和平民。而问题是,要为他们提供食物却颇具技术含量:面对这些长期处在饥饿边缘的人们,应该怎样开始为他们提供食物?应不应该每次都给他们一顿饱饭?能不能让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还是应该开始时少给一点,然后慢慢地增加分量?若想挽救他们,什么做法才是最安全的?6 h8 J, T0 K9 O$ F+ `
  面对这些问题,专家们当时并没有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为了找到答案,明尼苏达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做了一项实验。为了搞清楚应该如何为人们提供食物,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到饥饿。1 @! V" U2 M' Q8 o
  缺实验室* v8 R0 X0 j& H
  实验招募了一批身体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在受控环境下,研究人员们为志愿者们提供的食物一直在减量。这些食物的热量仅够维持生命,不过还不至于对志愿者们的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这一阶段持续了几个月时间。随后,真正的实验开始了:研究人员开始观察志愿者们的身体会对不同的食物供给量产生怎样的反应。作为这一实验的研究对象,他们实在不轻松,但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去前线奋勇杀敌的人们,即使对这样的实验颇有微词,也只能安守本分,敢怒而不敢言。, @9 T+ D( v! w3 B6 t# ^4 b' I9 V
  参与研究的36 位志愿者生活在集体宿舍中,接受严格的监控,每个行为都会被研究人员观察和记录下来。虽然研究人员最关心的是食物供给量的问题,但他们也对饥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挨饿的人,从体型上就能看出来:实验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臀部脂肪会大大减少,以至于坐着都会感觉到疼痛,他们不得不垫上坐垫。另外,实际的体重减轻情况,则因水肿而难以进行估算,有人还曾因为饥饿而在体内额外累积了多达6 千克重的液体。研究对象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减缓了40%。他们开始感觉到有气无力,缺乏耐性。一位实验对象说:“在淋浴头下洗头时,我感觉到手臂瘫软。仅是洗头这一件事情,就令我的双臂疲劳到了极点。”
$ ?, Z. e+ P1 x' X: T% Z6 M  饥饿不仅让志愿者们的身体变得虚弱,而且还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萝赛(Sharman Apt Russell)在其著作《饥饿》(Hunger)一书中讲述了午餐时的一个场景:, q5 u7 w3 d: r4 v6 {) P2 ?
  如果服务速度很慢,排队等候取餐的人就会急不可耐。他们对食物的占有欲很强。有些人甚至会用胳膊环住餐盘,以保护盘中的食物。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十分安静,专心致志地进餐……本来不爱吃某些食物的人,现在也不挑剔了。他们会将所有食物都吃个精光,之后还会将盘子舔一遍。9 n# \- I* [3 e0 w& C7 `: z
  挨饿的人,想必会有上述表现。而与此同时,这些人也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精神变化:' O& w' V4 Q' }9 i
  人们开始迷上菜谱和当地餐厅的菜单。有些人甚至会用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对两份报纸上水果蔬菜的价格进行对比。有些人开始产生进入农业领域的打算:他们梦想着去开餐厅,从此开启一番新事业……他们丧失了攻克学术挑战的斗志,而对菜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看电影时,只有与食物有关的情节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W: t! z! o1 V# w" k
  人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食物上。当然,如果你也整天忍饥挨饿的话,那么找食物必然会是第一要务。但这些人关注的方面却远远超越了自身的实际利益——开餐厅、对比食物的价格、研究菜谱,这些想法都不能缓解饥饿。而所有这些关于食物的执着,只能进一步加剧饥饿带来的痛苦。他们对此毫无招架之力,但又别无选择。
7 q$ `' ^; h8 W" U, y/ j3 X5 ?% S3 g0 {! e7 Q1 g

作者: 0393jyb    时间: 2018-6-12 08:1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1044989005    时间: 2018-6-13 09:56
感谢分享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 sunqingxia2010    时间: 2018-7-21 16:27
非常感谢分享!
作者: sapper    时间: 2018-7-21 21:38
thanks a lot
作者: ghs26    时间: 2018-9-6 13:13
thinks a lot
作者: hehethegreat    时间: 2018-9-8 17:33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作者: dcf730318    时间: 2019-10-9 20:28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d8 s/ m6 l7 i4 E3 x
http://www.ynji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09
! Q8 ?4 g3 D/ P' H2 m, b(出处: 与你共享街)0 {  F4 _/ q, p& m

作者: archilot    时间: 2020-5-19 22:47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 Justin    时间: 2020-5-20 01:42
多谢分享..
作者: adbcjw    时间: 2021-1-16 17:56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 youjianshudian    时间: 2021-1-16 18:34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
作者: jgkjgk    时间: 2021-1-16 19:37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delious    时间: 2021-1-17 16:11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leezhuohong    时间: 2021-2-12 00:54
谢谢发布!
作者: lele186    时间: 2021-4-15 10:09
看看              




欢迎光临 与你共享街 (http://www.ynji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